三峽是長江旱情元凶? 張華公仔箱論壇" `. C* f: V- Z3 x! k; a( I
: \, X( i. q5 r& m! S
os.tvboxnow.com4 y. w/ T1 Q) c. J
對長江中下游嚴重旱災的原因,各界莫衷一是,三峽工程的反對派自然認為這是工程惹的禍。雖然不太合理,但很直覺、很好理解,而三峽工程截流後的七年,區內三次遭受旱災,且一次比一次嚴重。事實擺在面前,而三峽專家的回答令人非常失望。0 e- A0 u; p. d: S1 Y4 C
7 W* r j# d. s9 S/ G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鄭守仁說:「若沒有三峽工程,長江中下游的乾旱程度將會加劇。」三峽工程公司前總經理陸佑楣指出,三峽工程最初設計並沒抗旱功能,這是有限責任的工程,即防洪、發電、通航,現在看來「三峽工程開工難,結束更難」。
4 Q6 x5 ]* F+ U/ }# q- i( x9 Q/ @: [. r6 c+ D. G" A+ V
他們不僅是三峽工程的主要推手,也是獨當一面、極負盛名的專家,理應以嚴謹的科學數據,說明三峽大壩與長江旱情有沒有關係。但現在一個說三峽工程的功能不包括抗旱,另一個以權威的口脗說沒有三峽工程會更旱,卻不是拿真憑實據來釋除公眾疑慮。
/ w1 j1 J4 M H2 s$ }+ r! [" U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0 \+ q. X( |! [9 v; M% m# m! B
這不是開玩笑嗎?投資近二千億元、後續還要投入一千二百多億元,並強迫二百萬人離鄉別井的水利工程,竟然不抗旱!甚麼叫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是最基本的要求吧!如此蒼白無力的辯解,如何服眾?
. ^0 N: B. G' n. o7 C雖然我是三峽工程反對派,但也不全然認同三峽水庫改變區內氣候,有待科學論證。可是,我們至今看不到任何研究報告,解釋三峽水庫形成後如何影響庫區的氣候。
y5 e8 ?' J8 e- y; u: j
3 E, M* E. V0 Q# Y1 N* p1 ^0 C事實上,長江旱情雖然主要還是全球氣候變化造成,但與三峽大壩也有一定關係。長江兩岸的洞庭、鄱陽等湖泊,主要功能是吞吐長江水:江水漲時吸水儲蓄,江水退落時吐水補充。去年底開始,長江流域降雨量不足,三峽工程此時又要拉閘儲水,以便有足夠水位供發電之用,加速三峽下游水位下降,也加速抽走兩岸湖泊的水,洞庭及鄱陽湖又因缺雨而不能補充來水,以致這兩個長江之腎加速萎縮,旱情更重。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果關係。若非三峽工程不是旱季儲水,下游水位也不會下跌得那麼快,也就不會急速抽走洞、鄱之水,令兩湖變成草原!2 f6 k, D+ B- J4 F) i
去年洪災,為免大壩受到洪水冲擊而洩洪,加劇下游災情;今日又因發電而截住江水,加劇下游旱情,在在說明三峽工程幾個主要功能經常互相衝突。正因為功能過多,當初又把好處吹噓得太過份,說三峽庫區將成為天然空調機,令重慶冬暖夏凉,但事實剛好相反,因而被譏諷空調裝反了!
% o4 ^; L( X! E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I( A& F2 v% B; ~: d/ o
要大家理性看待三峽工程,當局必須就氣候、地質、環境、生態等進行全面而獨立研究,並將結果公之於眾,否則各種質疑無日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