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的下一步 卓冠廷
7 y% [2 r. X9 y/ V0 p$ z, }$ d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M2 s& R; l2 O/ i3 Q; B
; U, u5 P; f) O, B/ E% A二○一一年五月八日凌晨,上千人齊聚在新加坡後港體育場,高歌慶祝工人黨於國會大選中贏得六席席次,儘管人民行動黨仍取得國會總數八十七席中的八十一席,但得票率僅六十.一四%,創下新加坡獨立以來最低得票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隨後表示此次國會大選是「歷史的分水嶺」,世界各媒體紛紛發表評論,認為這個分水嶺所代表的不僅侷限於李家世代交替,更代表新加坡於可預見的未來將擺脫人民行動黨一黨專政,邁向一個多黨政治的民主國家。
# A, f" Q! d) S' H E! l" \7 ?, w5 O Xtvb now,tvbnow,bttvb
' h8 z/ F" B. t5 g人民行動黨為了持續掌握執政權,積極善用執政資源,除了於選前重劃選區,確保選區的劃分對執政黨較為有利外,李光耀於一九八八年設置的集選區制度更是大幅壓縮反對黨的空間。此次大選最使人訝異的莫過於由工人黨祕書長劉程強及台灣出生、十一歲移民新加坡的陳碩茂組成的五人團隊,於不被看好的阿裕尼集選區擊敗了新加坡外長楊榮文領軍的執政團隊,首次於集選區獲得席次。由於集選區制度於人數及種族上的要求,反對黨往往無法推出足夠的「一組」候選人參選,使得人民行動黨於諸多選區因缺乏競爭者而宣布自動當選。從一九八八年至二○一一年間從未有任何一個反對黨贏得集選區的席次,而集選區的制度也使反對黨的得票率與獲得的席次不成正比,以此次選舉為例,反對黨總得票率近四成,但僅於國會中贏得六席,占了不到總席次的七%。
) ?; ~# _2 A% b+ U; c9 _4 Y( T- P7 M公仔箱論壇
7 I4 K) U. c$ V ]os.tvboxnow.com多黨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條件,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於《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一書中提出自一九七四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開始以迄目前,為全球性民主化潮流的第三波浪潮,台灣也於此階段經歷政黨輪替後,完成民主轉型。杭廷頓認為當今國家在邁向民主化的過程分為兩種可能性,第一種為「變革」,在變革過程中首先需要有改革派的出現,在威權體制內出現一群領袖或是潛在的領袖,相信往民主化的方向邁進是正向的,而且這群人必須在該政權中大權在握,而且通常需要與反對派領袖、政黨,甚至是社會團體進行磋商及合作。第二種則為「置換」,同樣是民主化的過程,然而置換完全不同於變革,當執政當局內部的改革派太弱勢,或者根本沒有改革派,而後造成反對政黨日益強大,而執政黨力量日益衰減,最終造成執政黨崩解或是被推翻。
/ b/ j; _; o. _& `; r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H7 A# j6 K! ~- x2 x# n
過去新加坡的高經濟成長率確保了人民行動黨執政的正當性─新加坡於二○一○年經濟成長率高達十四.七%,新加坡政府每每到了選前更是「有富與民同享」,利用財政盈餘與人民分紅,積極利用國家資源爭取選票。然而類似的戲碼在此次大選卻似不如以往奏效,選舉結果代表的是新加坡遲早將走向一個多黨政治的民主國家,當年李光耀引以為傲的「新加坡模式」,終將成為世界民主化潮流下的一個過渡階段。在內閣資政李光耀及國務資政吳作棟宣布引退後,李顯龍如何面對史上最多席次的反對黨國會議員?如何面對全國近四○%不願支持人民行動黨的選民?李顯龍的下一步,將決定新加坡邁向民主國家的方式!
) F, Q" P( ^1 t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1 [5 @( I/ r! \: H9 S* B
" F" q3 ] D" {: ytvb now,tvbnow,bttvb(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