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五四运动纪念日,但香港搞的相关活动不多;相反,踏入5月的香港,可发现街上已出现大大小小海报,标示“毋忘六四”;香港大学学生会也早于4月中,举办了今年的“六四论坛”。
( b1 ~+ J! Y; V* N9 t5 b公仔箱論壇 相比起中国近代史,香港的年青人似乎更重视中国的当代史。而情况更甚的是,香港的学生,竟然越来越不想修读中国历史。tvb now,tvbnow,bttvb$ Q, A' k7 v# M& h: G6 h! ^
由多个团体组成的“关注中史教育组织”,最近调查了74所香港中学的首批新高中课程学生,发现三分之二学校都有中五学生退修中史科,其中,14所中学有7至10名学生退修,另外两所更有多达20至32人。6 S: ?0 T3 R" y% }% c/ s- x+ B
根据学生的回应,大多认为中史非热门科目;更有75%学生认为,中史科太艰深及需要阅读的史料太多;65%教师更认为,中史已沦为“闲科”(即是可有可无)。2 Z- U" x, y# {* L! ^1 I
笔者询问正在修读中六的大干儿子,他提供另一个更发人深省的答案。
2 I% p: u: l! r Y 他说,他的文科同学很怕修读中史,一方面是老师教的中史观点,往往与教育局考试答案所提供的不十分相同,很难取得分数。另外,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均对“六四”等敏感事件,采取模棱两可态度,令学生减少了发掘史实背景的兴趣。公仔箱論壇6 x6 _9 d3 E" J4 B5 C
“中史科内容有太多主观意见了,对于只有16、17岁的学生来说,听到太多杂音,很难判断。”大干儿子说,“难读”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相信最主要还是,中史在香港找不到“钱途”(对将来打工赚钱帮助不大)。
8 Z6 Q" A' a, [! |- P 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出,香港刚开始的新高中,修读中史人数本来已较旧制少一半,加上来年总退修人数可能高达2000人,令人数势必跌破1万大关,令人担心香港下一代的中华文化历史根基。0 b4 T' N' ]# F0 w; {8 d) t& p$ p
跟这个现象刚好相反,港府近年其实正积极推动学生或年青人多了解中国国情。
, o' S/ H3 G" Ltvb now,tvbnow,bttvb 当中,不但新高中设立通识教育科,而且也将推出《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教育局明日起就将正式推出该课程指引的大型咨询,将有多场讲座介绍。
6 k: H, I) Y7 l"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而为支持上月23日的“世界阅读日”活动,以及配合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港府有关部门还特别以“近代中国”为题举办征文比赛,中学生须论述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评鉴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os.tvboxnow.com& H3 A* d9 T |6 a
另外,继特首曾荫权连续多年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增加拨款推动国民教育之后,刚组成的百亿港元“关爱基金”也刚建议,资助清贫学童到海外游学,每人每年3000港元(约472新元)。( F; H( ^% p9 n) Z; W& G" m0 `
由于家长们发现,资助金额不足以到欧美日等地,所以,中国大陆或台湾的短线游学团,势必成为最大受惠者。tvb now,tvbnow,bttvb' g" V2 ^2 M3 V; d+ h' g* a
因此,港府在推动港人尤其是年青学生,在国民身份认同上,可说是不遗余力,但就是事倍功半。; j3 L' k3 V" Z! |$ w \9 r7 t
香港教评会副主席何汉权认为,出现这个情况,是当局一方面积极推动“德育及国民教育”,但另一方面,却对国史教育逐渐被边缘化无动于衷。
- ?3 j8 C. i" @: F/ C, Vtvb now,tvbnow,bttvb 归根究底,教育局早年已将中史科从初中必修科中剔除是主因,因此,当务之急是,须重新将中史科列为必修科。
3 P8 K' Z* T" S* h, E6 ^ 据悉,当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较早时去信教育局,提出有关建议时,有官员曾以美国大部分中学,已以仅属选修科目的社会科取代历史科作推诿。5 Z; T! M: X" H) o# F! l: L3 {
而叶太则引用美国智库,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研究反驳,指出在美国,其实美国历史是必修科,并且是独立教授的科目。
4 ^) E& u$ L' u3 ]; `os.tvboxnow.com 美国人必须要读美国历史,同样,香港的中国人,又怎能不读中国史呢?" n0 |& j3 b* B7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