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最自由人 於 2011-3-5 09:42 AM 編輯
天文地理与命理:
一、地球运行
地球一面自转,一面绕太阳公转,而太阳绕银河系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钟,地球自转一周后,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将近1度。为了回到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地球还必须自转约4分钟时间,加起来正好是24小时一昼夜。这样,在一年365天里,地球实际自转了366周。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每一天地球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大约11×1.495×108×2十365=2,573,530公里,即二百五十七万多公里。地球一昼夜24小时,每个时辰(2小时),地球自转了360×2/24=30度,此时地球又绕太阳公转移动了大约214461公里,即又移动了二十一万多公里。
二、月球运行
月亮绕地球运转,半径为38.4万公里。月亮自转一周再加上回到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这叫会合周期,一个会合周期的时间为29.5天。月相与会合周期紧密相关,月相有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的变化,这是旧历法的基础。为补足一年365天,后来又增加了闰月。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还会出现日食、月食。
三、四柱理论
四柱预测的月份是以节气划分的。季节是怎么形成的呢?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恰好垂直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两者的交角23度27分。用天球理论最好理解,在一年里太阳在天球上从天赤道北面23.5度慢慢移到天赤道南面23.5度,然后又慢慢地移过去,地球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在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太阳穿过天赤道,这两个时刻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此两天“日夜平分”,也就是当天和黑夜恰好各是12小时。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并结合季节引起的天气变化及自然景观来命名的个节和12个气,12个节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30度,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七干八百多万公里。日、月空间位置的变化引起天体信息的不同,于是储存每种环境的每个个人的命运就有差别。由于天地运行是有连续性的,所以不同种属的人遗传性也有所不同。四柱理论就是建立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之上的。故八字算命预测有很强的参考性和准确性就不足为奇了。
四、日地关系
地球有磁场,太阳有更强的磁场。太阳磁场喷射出去的带电粒子--太阳风的组成部分,沿磁力线在空间以每小时约一百万英里的速度流动,当太阳风向地磁层冲击并穿过地磁层运动时,风中的感应电流会产生一个附加磁场并使地磁场增强,好象地磁场受到压缩一样,地磁场所能支配的空间区域,其正对太阳一面为球形状,磁场边达10个地球半径的高度;而背日的一面,近似柱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数十甚至上百倍白天与黑夜,生物体所受到的磁和电有很大差异。
当地球自转2个小时即一个时辰后,地球上某一点已转过30度,支配这个点的磁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怕在一、二分钟后,地球也自转了15—30分的角度,并在公转的轨道上移动了几千公里,磁场也有变化,也即储存于人体的信息变了。
太阳风的主要成份是电离氢(即质子)和自由电子,除来源于太阳场的电磁辐射外,更重要的来源是日冕迅速膨胀的气体,这些带电粒子的温度高达160,000k度,它迅速飞向空间。地球可以看成被称沐浴在炽热太阳风中的一个岛屿;太阳风到达地球后,受到大气层和地磁场的偏转,35%被反射回太空,其余部分受到大气层和地磁场的阻挡,到不了地球表面,不然,地球上的生物就无法生存。不过,地磁场和大气层都受到带电粒子的强烈影响,加剧了地磁场的强度以至方向的改变,增加了大气层的能量,产生风、云、雷、电的气象变化,由于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自转轴并不重合,其间相差11.5度,这就使同样斜向太阳,比如早晚所受到的磁电和气象情况明显不同,也即每天12时辰都不同,相差一、二分钟也有不同。所以四柱时辰最好是分得更细一些。
从光照的强度上最好理解,中午太阳顶上正照,温度高;早晚太阳斜照温度低;晚上没有光照温度更低。伴随着光照的变化,气象也发生变化。每个时辰地球自转30度,光照发生变化。地球公转形成季节变化,使每个月的平均温度不同,这也是光照强度变化引起的。
不谈河外星系和宇宙场的影响,及银河系影响着太阳系的运行;但太阳系的能量直接影响地球的运行;而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两种光照变化的叠加、以及伴随其变化的气象不同,不但直接影响地球的版块运动、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极大地影响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不同的年、月、日、时出生,储存于人体的信息就不同,体现在天干地支的不同组合之中,这就是命理预测与天文地理的关系。
转自《天髓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