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資產重置 嚴防通脹

 ,  描述: 轉貼
撰文:王冠一
欄名:國際視野
美國國際金融學院(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Finance,IIF)周一發表報告稱,已發展國家息低及增長呆滯,反觀發展中國家經濟擴張顯著,將導致熱錢繼續流入新興市場,估計今年由富裕國家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會有9600億美元,明年更會增至1.04萬億美元。IIF認為,資金流入雖然有助經濟增長,但超出飽和點卻會令經濟呈過熱,新興市場國家應透過貨幣升值去冷卻資金流向。
IIF表示,往績顯示,用資金管制去阻遏資金流入,只會起短期效果,亦未能對症下藥,屬治標不治本,難以遏止匯價升值,更會扭曲資產配置。故較佳的做法,仍是容許貨幣有較大幅度的升值。中國若肯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更可分擔富彈性貨幣如巴西雷阿爾和土耳其里拉的升值壓力。
歐美實行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大量閒置資金四處流竄。這些資金流向新興市場,雖可推高資產價格,製造繁榮景象,但一旦撤走,卻會令經濟出現不穩,更大問題是,大量資金湧現會令通脹升溫,變成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亞股今年表現失色
資金流走憂慮增
亞洲股市踏入今年後表現失色,過去一周更錄得兩個月最大單周跌幅,區內主要股市,中印兩個人口大國以周二收市價計算,今年累積跌幅分別為4.65%7.48%,但表現仍較印尼的9.64%跌幅勝一籌,其他如菲律賓和泰國股市跌幅亦達7.12%6.68%。跌幅顯著,不少投資者均擔憂是否有資金流走。
不過,亞洲股市並非全部下跌,南韓和馬來西亞股市今年仍有些微進帳,南韓KOSPI指數上周更曾升見2115點,創紀錄新高。再加上美債今年至今仍是價跌息升,金價更是反覆回落,這些傳統避風港走勢疲弱,反映資金並非轉投避險資產,只是重新進行配置,減少高風險新興市場的比重。
處理通脹不力
升幅過大市場先捱沽
亞洲沽壓較大的股市,集中於外資參與程度較高的市場,顯示有資產重新配置的情況。備受唾棄的市場,大部份亦是通脹較嚴重的國家,基金認為央行加息步伐過慢,對壓低通脹有如杯水車薪,故對這些市場不再戀棧。金融海嘯後未曾加過息的印尼和菲律賓均見沽壓沉重,即使去年已6度加息的印度,由於通脹仍接近7%,央行被投資者批評落後於形勢,周二被迫再加息25基點。至於南韓和馬來西亞則被視為對通脹處理較佳,南韓與泰國今年曾加息壓抑通脹。
出現資金轉投的市場,亦可能是過去兩年升幅較大。印度SENSEX08年底至去年升幅達110%,印尼升幅更接近3倍,遠遠跑贏標普500和日經指數同期的39%15.5%升幅。去年環球股票上升榜中,菲律賓和泰國居首兩位,升幅皆逾5成,有獲利回吐,自然不足為奇。美國經濟明顯有起色,吸引部份資金回流,相信亦是亞洲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