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黃金周假期後表現強勁,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圳成指,分別急升 3.13%和 3.86%,帶動恒指上周五早段曾升至 23094,進一步逼近去年 11月 18日高位 23099,個別藍籌股更創下「海嘯」後新高,當中包括筆者 10月 3日撰文《新地創新高何須「驚訝」》和 8月 8日撰文《和黃不再做「藍燈籠」》,推介的新鴻基地產( 016)及和記黃埔( 013)。過去一個星期,微博「粉絲」發給筆者「私訊」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問題分別是:( 1)港交所追不追得過?( 2)大市仲有無得升?
料短線回吐後闖 200元
筆者早前已預期,美元慢慢走軟,套息交易繼續,資金持續流入,股市自然企「硬」。」上述預測亦已成為事實。從基本面分析,過去一個星期利好港股因素包括:日本重推零利率政策,市場憧憬美國推出 QE2,美元持續走弱,套息交易繼續,港滙維持強勢。此外,市場亦憧憬 A股假期後,會「追回」外圍股市升幅,金融股 A股「倒掛」情況改善等。由於上述利好因素已逐漸反映,預期恒指升至 23099水平後,短線高位將有待整固。
強勢股香港交易所( 388)上周五曾高見 164.80元,不但再創「海嘯」後新高,更上破港府「增持價」。(港府 07年 9月 7日以 154.44元增持港交所股權至 5.88%。)事實上港交所過去 10年,由前行政總裁周文耀,到現任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年代,歷盡金融市場每個高低起落。時至今日,港交所已成為內地企業最重要境外融資中心,場內衍生工具市場佼佼者。縱然估值較國際同業為高,港交所、 NYSE Euronext( NYX)和 Nasdaq( NDAQ)預測市盈率分別是 34.88倍、 13.3倍和 10.3倍,還是物有所值。不過,由於 14日相對強弱指數呈「雙頂背馳」,陰陽燭圖呈「烏雲蓋頂」,短線高位或有回吐,惟兩張「紅底」目標價,將不會是天方夜譚,高處亦不會「不勝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