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諮詢期昨完結,當中建議刪除「公義在社會的重要性」,加強基本法教育。
2 l: v; D$ o( g }5 U公仔箱論壇有組織批評課程改革淪為「政權的工具」、「暗推國教」,不滿諮詢倉促。教育局反駁,更新課程絕無「染紅」,強調「社會參與」,不會延長諮詢。有校長認同課程改革是培訓學生面對將來社會的需要。
: Y3 ]& q9 ]6 Z$ n+ A諮詢文件 提加強基本法教育
. W W& j6 q* S! v! I! @tvb now,tvbnow,bttvb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去年11月起展開學習領域課程更新(小一至中六)諮詢,至昨日結束。有關諮詢掀起簡體字學習爭議後,昨又引起新議論。當中「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涉及小學常識科、中學中史、歷史、生活與社會科,其諮詢文件提出「加強基本法的教育」。
6 u$ U4 M: K G; _) U# M* D u! ?os.tvboxnow.com具爭議的修訂部分是「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見表),在中學階段,當局擬刪除「公義在社會的重要性」、「本地社群、政治組織和社會的相互影響的主要特徵」、「發展公民能力以參加本地事務」。8 h" c7 } E' X, |- h' p
而小學階段,當局擬增加「基本法的憲政背景」、「遵守及尊重基本法」,建議刪掉「本地社會的公德」、「個人在不同角色中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初小學生亦要掌握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基本理念。* }+ M' I0 K& T
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昨在報章撰文,批評諮詢文件是「政權的工具」,又指基本法教育氾濫、引入一帶一路示例,忽略人權及公義教育的重要性,擔心學生會被洗腦;他又指,不少教師向他反映諮詢期倉促,建議當局延長時間。
, N7 Q' n1 K* @2 _$ q學民思潮亦向教育局發出公開信,指諮詢內容有繼改動基本法教材後暗推國民教育之疑;信中質疑當局令學生不能接觸民主相關概念,要求當局解釋頻頻推行赤化教育政策原因。$ o- Z; y6 R' _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則表示,今次的課程改革是用作培訓學生,令他們有面對未來社會的能力,並指課程更新的內容是具有前瞻性。
# u7 S& W" b) d+ I2 Ios.tvboxnow.com小學校長:更新內容具前瞻性tvb now,tvbnow,bttvb- J0 q& u& d% _- G) x: O# L
教育局則提出5點謬誤回應事件,其中針對「人權」、「公義」被改動等議題,局方指,絕無「去政治化」或「染紅」的目的。
0 Y( z' N$ L: I2 a5 i# bos.tvboxnow.com當局強調,諮詢文件將「公德」更新為「社會價值」,並在學習重點中建議加入「深思、行使和承擔市民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核心價值」,可見課程既有「社會參與」,亦重視社會的核心價值,例如公義、自由。被問到會否延長諮詢期,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考慮到假期問題,今次諮詢期較以往長,看不到有需要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