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粵語認識或少過英文
8 Z, k, V, i) ^! A7 b* ?6 y) F公仔箱論壇
& k4 C7 a5 z; l Y% d作為研究粵語的學者,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鄧思穎表示,小學時已對粵語感興趣,碩士階段開始研究當時頗冷門的粵語語法。他認為粵語本身有很多特點,但港人對自己的母語「最熟悉又好似最唔熟悉」,因港人多懂說粵語,但認識卻有限,甚至可能比英語和普通話更少,期望常強調「兩文三語」的港人,能對粵語有與英文和普通話同等的重視,多認識粵語。os.tvboxnow.com0 y; u; V# o/ q
" k8 r2 O+ \8 r# j8 v0 c# Qos.tvboxnow.com研究粵語語法規律tvb now,tvbnow,bttvb/ A7 O3 P& P( j4 D5 n# T9 N
tvb now,tvbnow,bttvb. }) ^. y9 ^+ w9 D h
鄧去年出版《粵語語法講義》一書,昨在城市大學舉行講座。他指研究粵語語法是希望找出粵語規律,以及其背後道理。他以年輕人常用的「喪」字為例,可說在飯堂「喪食」(意指暴食),但不能說身處的演講廳「喪屬於」城大,但是否能說姚明「喪高」(意指非常高),則或有分歧。他解釋,「喪食」有過程;稱姚明「喪高」,只形容他高的程度,而無過程;而「屬於」沒程度可言,也沒有過程,故不可能用「喪」來形容。2 Z1 s% [6 z' ~. S8 j1 Y0 n# S/ I
1 R1 @/ T% h0 u' `0 l" m, `
鄧又提到,語言不能封閉,必然會和其他語言接觸,甚至有詞彙借入,他舉例,「今次講座希望讓大家明白粵語好有趣。」一句,聽起來好像沒問題,但粵語本來其實沒有「讓」字,但公眾人物的言論中卻常見這種用法,可見「讓」可能已慢慢進入粵語詞彙。
' [0 Y6 o; F: w( g+ ^tvb now,tvbnow,bttvb$ Q5 P) w1 |/ H! s" N2 \0 ~7 j
他強調,在豐富該語言詞彙的同時,隨之而來也會有詞彙消失,例如愈來愈多人會在口語中說「小孩子」,但說「細蚊仔」、「細路哥」等卻愈來愈少,甚至予人「咁講好似好得意」的感覺,但其實「小孩子」並不是粵語本有的詞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