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1成人常疑患重病 中年最多

你是否經常懷疑自己患上重病?甚至每月看逾10次醫生卻不相信化驗報告?調查發現,逾1成被訪市民出現「過度疑病行為」,以45至54歲的中年人最多,更會引發經常焦慮症    及抑鬱症    。有精神科醫生解釋,疑病行為與親友曾患重病,或曾被醫生推斷身體出毛病有關。os.tvboxnow.com( j2 `4 }2 o- J$ `4 N
- ^( i: a0 f, v
市民愈來愈重視個人健康,但若過度重視,可能適得其反。人到中年的Hydee因10多年前曾接受手術,自此經常懷疑自己患有惡疾,不斷進行身體檢查卻找不出毛病,最後發現患有「過度疑病行為」(見另文——「月求診10次 半夜叫丈夫檢查」)。
3 A$ b6 ]& r5 ~4 r6 Y: H3 t' z
4 j7 N! V3 V) O$ O; m不停看醫生 狂做身體檢查
# N0 [# Z, N& \: Z. U' \os.tvboxnow.com
4 H5 X3 D/ U; f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去年9月,透過電話訪問約3,000名介乎15至64歲本港市民,其中抽出77%稱沒有身體疾病的市民作研究,發現近11%的受訪者有「過度疑病行為」,當中男女比例相若,但以45至54歲的比率最高,達14.1%。) T/ E6 p# h+ I* c3 @" E

" A* ~# }; b$ x出現「過度疑病行為」者會經常擔心自己患癌症、心臟病    、中風    等重病,因而經常檢查自己,甚至親友的身體,除了自我檢查外,他們會不斷求診,即使一名醫生解釋指他沒有患病,也不放心,甚至不相信,仍會不停看其他醫生,做同類身體檢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j9 W7 _" k' d& P; y8 s

, B0 N' l" V# V過度疑病行為 易焦慮抑鬱; V( f! f% `& I  V; r
tvb now,tvbnow,bttvb+ h! ?- A( q0 C1 b  j4 ^+ M3 }# x
他們的身體亦會經常感到不適,如胃痛、頭痛等,只要出現輕微病徵,已令他們憂慮不已;甚至會害怕接觸有關疾病的新聞及資訊,擔心自己是「當事人」。* T) M7 V, x6 H0 K9 {% Z

7 m( z" K" }1 j3 }; ?( v  V' o有關研究同時發現,「過度疑病行為」的人士較易出現情緒問題,如情緒低落、認為自己無用、沒有希望、甚至煩躁及不安等,比率是平常人的兩倍。
+ H* w/ |7 Q5 q; H0 B6 k,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2 S" p4 D& ]8 ^9 ^; n
若不正視「過度疑病行為」,有機會演化成疑病症,亦會增加患上情緒病風險,包括經常焦慮症、強迫症及抑鬱症等。os.tvboxnow.com% @: |: H) i) Z4 ?( j" {5 h
os.tvboxnow.com! Q6 W; p: w& u8 C
倘有疑病 可行為藥物治療
1 C* {% P# D9 r8 d5 B# c6 H公仔箱論壇
8 i3 u" k- o: }  R公仔箱論壇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主管李誠指出,「過度疑病行為」可能源於親友患上重病如癌症,或有醫生曾推斷自己身體可能出現問題,令當時人過分擔心。他建議市民,若家人有「過度疑病行為」,不要懷疑他們身體疼痛的真實,鼓勵他們減少檢查身體,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透過行為或藥物治療,便能改善有關情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