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筆者上一篇文章講及數年前美容中心因運用美容及醫療儀器導致病人死亡,政府計劃對醫療儀器進行立法規管。近日本港醫療系統亦接連發生數宗意外,受到廣大市民關注。但最近不幸事件引起的波瀾就似一石擊起千重浪,引爆社會大眾對公營醫療系統的不滿,更甚者有聲音提出「不再支持器官捐贈,以免被浪費」云云。
( O0 }/ v8 k3 B2 m/ s& o
# `2 d# J, l% v' w# z. R; [7 C- L公仔箱論壇身為物理治療師,我們遇到生死攸關的情況不多,因為我們的治療目標大多以復康為主,但我們都可以想像病人病情轉差甚至死亡,原因有很多。普遍而言,若要稱為「醫療事故」,是涉及人為疏忽或者職業失德,所以我們需要分清楚病人傷亡到底是否屬於醫療事故。 b9 g4 c. k7 w; }# p" R( `- T
# w9 \* q/ s. q+ }( f9 T/ ?& d* r就我們物理治療而言,干擾波電療應用於病人的痛症上,有時會引起不良反應,如皮膚紅腫灼痛,嚴重者有灼傷皮膚及神經的危險。若不幸發生以上情況是屬於治療本身的副作用,治療師當然要小心使用儀器,循序漸進,避免意外發生,但這本身是不可預計的情況。
3 N3 f9 g5 B Z+ I9 C! Z4 b9 c$ t9 }6 z# W, M |8 j8 n! G
另一情況是病人本身安置了心臟起搏器,假如依然進行干擾波電療的話,有機會引起病人心臟問題,嚴重者可以死亡,這時候就屬於人為疏忽,是為醫療事故了。這亦是醫療人員需要接受培訓的原因。
' B! ]" e0 v1 e: e# M Vtvb now,tvbnow,bttvb
+ @3 A$ U/ x3 F$ {9 v/ K( Z; los.tvboxnow.com作為醫護人員,我們當然應避免疏忽,可是所有治療方法都有潛在風險,尤其所有介入療法或有創傷風險的療法。醫生們的壓力可想而知。我相信醫護同業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為病人權衡輕重、分析利弊,然後與病人一起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os.tvboxnow.com# R, v, M5 x5 H2 l) [1 L0 ^2 Q
# P0 h7 i! O# y" h現今病人知識水平提高,可從不同渠道接觸醫療資訊,但網上資訊泛濫,公眾需要作出明智抉擇,同時信任醫護人員們為病人作出最佳方案,始終病人與醫療人員互相信任合作,才可達至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