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窮袓父新春願望 唔好病 上公屋

本帖最後由 jjwah 於 2013-2-13 02:08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Q0 z+ }8 i( F# d
& W. B! t2 W( ~3 ]4 Y$ E
窮困人家怎樣看過年?社聯最新數字顯示,香港貧窮人口為一百一十八萬七千人,長者及兒童分佔貧窮人口的三成及兩成。深水埗一個貧窮隔代家庭,兩名老人家和四歲孫女,蝸居劏房、領取綜援,百物騰貴下要精打細算才能勉強維持生活,在農曆新年花錢添新衣、辦年貨的時候,買不起像樣的年貨,更不敢奢望為四歲孫女買新衣、新鞋、新玩具。為助他們達成新年願望,東方日報慈善基金送上年貨和新衣、玩具,但是他們「窮得嚟有骨氣」婉拒捐贈,認為豐沛的物質雖遙不可望,但「貧者知足亦樂也」,強調身心健康才是最大財富,期望盡早上樓有間公屋住,那才是莫大的幸福和恩惠。
/ b9 m8 ?& d$ Y年僅四歲的女孩梁幸愉,父母替她取名幸愉,是希望她的人生幸福快樂。然而,家庭情況使她無得選擇豐裕,她與年逾七旬、無收入來源的祖父母一起生活,只能在貧窮的環境下成長。幸愉的父母長居內地,祖父梁伯嘆謂:「個仔係養仔,申請唔到落嚟,早幾年媳婦落嚟香港生咗佢(幸愉),香港環境比上面好,留咗佢喺度。」幸愉由爺爺嫲嫲負擔起照顧的責任,她正讀幼稚園中班,平日由爺爺接送返學,嫲嫲因腳患行動不便,負責家頭細務。梁伯這個隔代三口家,因兩老無力工作,正靠綜援金過活,蝸居於深水埗一個一百呎的劏房,扣除每月租金三千元,三口人的生活質素全賴餘下的七千元綜援金。tvb now,tvbnow,bttvb5 \' y5 ]9 N5 m7 l
東方日報慈善基金送關懷在農曆新年來臨前,大人都不會吝嗇荷包為兒女添置新衣物,有小童更會趁機撒嬌嚷着買玩具。但對於貧窮家庭來說,仍要量入為出,計一計如何花錢過年。梁伯坦言,沒有為孫女添新衣應節。他稱,幸愉平日穿的衣服,都是他人捐出的舊衣。「幸愉都算懂事,冇投訴過,仲好生性,仲成日陪我哋去排隊拎免費派發嘅飯盒!」當梁伯聽到幸愉天真地提到新年願望是「一件新玩具」時,只能苦笑:「始終係細路仔!」至於自己的新年願望,梁伯望一望身旁精靈的幸愉,一臉憂心忡忡說:「我只希望我哋兩老身體健康!」他擔心一旦不幸有病痛,幸愉便失去依靠,因此能照顧幸愉長大和自立是兩老最實際的願望,其他的不敢奢望。
8 i. E* @- S- ?os.tvboxnow.com東方日報慈善基金了解兩老的情況,昨日捐贈年貨、新衣和玩具等,兩老感動之餘,婉拒了好意,並表示像他們這種情況的家庭有很多,甚至比他們差的亦有很多,不想成為特殊的照顧對象。
( F" }3 y$ b1 B2 f$ C「不攀比 日子一樣過得去」梁伯夫婦說,他們年輕時捱過,即使現在的情況不寬裕,亦不覺得特別差,只要生活簡單,不去攀比,日子一樣過得去。物質上雖貧乏,但他們滿足現狀,一家人仍視身體健康、快快樂樂為最大的新年心願,兩年前他們開始輪候公屋,望能早些上樓,給孫女有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那將是對他們一家人的最大恩賜。, O% K6 C/ c& a4 v8 f# q  Y, g
其實,和梁伯一家情況差不多的低下層劏房戶多不勝數。住深水埗的劉太,與任職廚房散工的丈夫育有兩子,一家四口靠微薄收入生活,開支十分緊絀,這個低收入家庭,對過年無特別大感覺,亦不會特別期待,劉太嘆謂﹕「原本諗過為大仔買新衫,但讀幼稚園嘅細仔嘈住要!」她指買一套新衣都要計過數,要兩套新衣根本無法負擔,只好打消念頭。
+ k5 m; i1 J* T5 b4 I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出,貧窮兒童普遍生長在單親家庭或隔代家庭,所面對的成長困境不容忽視,過年對於貧窮家庭來說是一個難題。因為沒有閒錢,為減少開支,避免增加負擔,反而會盡量減少外出活動。要解決香港的兒童或貧窮家庭問題,還需政府認真制訂相應政策,增加投放資源,讓有需要人士得到更多支援。
) }' z1 ^% R4 E. U% o( m! y& r  U  g0 D* N& S, O
幸愉的祖父母愁過新年,難為小孫女添置新衣及新玩具
+ x/ {7 |. R' V% u; \0 o+ J% ]' ?
3 w  d) i* S* x( w1 ios.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G( [" P4 h7 g" B
幸愉手中的玩具櫈是幼稚園老師送贈的禮物,愛不釋手。
os.tvboxnow.com5 t1 ~1 g# @' C; i2 w

9 i/ }( G3 o8 E' ]! u
7 x2 P& ~; a$ l1 X
9 L$ p7 o' u, g$ I$ F# Y碌架床的床架以及牆壁,成了幸愉的畫板。
咋日己逝,明日是迷,
面對今天,盡力而為.
「我嘅玩具就只有呢張櫈仔……我最鍾意食鹹魚同菜!」生活雖然清苦,但天真爛漫的小幸愉,臉上沒有一絲的不快,她雖然年紀小,但非常懂事,不但未有追求物質享受,反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在當今物質至上的香港,究竟還有多少個與幸愉一樣的孩子,在貧苦中尋找快樂和幸福呢?沒有父母在身邊,小幸愉最喜歡嫲嫲作伴,到商場玩具舖逛逛,遇見喜歡的玩具時,便會拉拉嫲嫲的手,停下腳步。換着別的孩子,接下來可能已嚷着要把玩具買返家,但幸愉只會停下來,多看幾眼便心滿意足,看夠了就離開。
1 M5 ?" `' I' X; N; ?* c! pos.tvboxnow.com
5 z0 X  i* G  b5 a/ m6 L0 V6 W,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佢知屋企冇錢,好少扭計買玩具,佢張玩具櫈都係幼稚園老師送畀佢,佢好珍惜!」嫲嫲笑道。雖然買不起玩具,幸愉創意無限,想盡辦法將家中不多的家具當成玩具,尤其喜歡將碌架床當作遊樂場攀爬架,攀上爬落,因床邊就是無裝窗花的窗口,有時看得人觸目驚心。在金錢至上的社會,快樂的指標往往與金錢的多少掛上鈎。若用這種尺度去量度,幸愉可能被視作可憐小孩,但也許看不到她心靈和精神上「富足」的一面,這不多不少和她祖父母的人生價值觀和教育有關。但有社工表示,假如連基本的生活物質亦匱乏,孩子在年幼時可能不覺得自卑,可是,當他們讀書及接觸社會後,在心理上仍有負面影響,因此貧富懸殊問題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值得社會重視和反思。
咋日己逝,明日是迷,
面對今天,盡力而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