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島在夏季湧入大量遊客,帶來可觀的觀光收益,但所造成的生態衝擊影響也引起各方的重視,尤其6月至7月是夏季蟹類活動的高峰期時,每到夜晚陸蟹降海產卵,往往有大量的個體遭到夜間騎乘機車的遊客輾斃。據調查報告顯示,單日晚間可拾獲上百隻被輾斃的蟹類個體,其中更包含保育類椰子蟹被輾斃的紀錄,為解決這個嚴重生態課題,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推行綠島蟹類生態廊道的建置,三年來先後完成兩處廊道設置改善工作,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綜合建設科科長江慧卿表示,監測人員發現已經有大量寄居蟹類與陸蟹使用廊道,而且以往夏季蟹類在馬路上遭輾斃的情形也獲得大幅改善。os.tvboxnow.com' M% h7 C# H4 h! G$ Y) o' l2 j 
 - E1 m: @5 ~/ X0 S' |. Cos.tvboxnow.com尤其是在綠島燈塔的生態廊道更多次發現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椰子蟹有使用廊道來往海邊與居住區域的紀錄,顯示所建置的蟹類生態廊道已發揮良好功效。tvb now,tvbnow,bttvb1 k6 ^+ _+ I6 u+ v+ r8 r# d
 
 ! Z! ], W' x' W& Z  j公仔箱論壇綠島蟹類生態廊道是全台灣第一條為螃蟹打造的安全回家之路,在前期計畫中,聘請中央研究院團隊針對綠島道路上遭輾斃的動物進行詳細調查,確認溫泉、柴口、龜灣與公館等區域為蟹類遭輾斃的集中分布熱點區域,而且數量與遊客量、交通流量息息相關。
 - ?' ]& z# {2 A, P8 L
 % ^) H; e: U+ G$ Q2 Ntvb now,tvbnow,bttvb為了能夠找出有效解決方式,還參考日本相關案例經驗,在綠島燈塔區域建置了首座試驗性生態廊道並進行監測,另外更在公館蟹類遭輾斃熱點區域新建一處蟹類廊道,在設計上,則以25公分高的傾斜式導引路緣石設計,阻隔大部分蟹類使牠們無法爬行到道路上,並導引到建置的矩形溝廊道而穿越道路或利用排水溝降海產卵,確保能平平安安的出門,快快樂樂的回家。' x2 I. @# k1 p3 o8 y
 os.tvboxnow.com7 x8 M2 ~3 X7 ?$ J0 T
 台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綜合建設科科長江慧卿表示,在綠島蟹類生態課題上,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取得良好的初步成效。然而這樣的生態保育工作,只是保育工作起始的第一步。未來在許多層面,都需要相關單位如道路主管機關、保育類動物椰子蟹的管理單位、以及觀光旅遊單位的共同投入與努力,並強化在地居民宣導教育,促成共識凝聚,才能有效的保育綠島珍貴而極具特色的海島生態系資源,並發展永續利用與經營管理模式,真正達到保育課題與發展課題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