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errurier 於 2016-1-12 12:30 AM 編輯 6 I6 {1 f! e/ G+ w' P+ g
3 y T& C- K4 a; |0 {7 ~5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發展諮委會呈首屆報告 大嶼山樂翻天打造14康樂旅遊點公仔箱論壇9 v' o0 O+ s# r3 W& v& D6 g( T
/ W0 i' ^4 E& u Q公仔箱論壇
4 |3 p j s4 m4 S8 S" K/ T" i& S2 \tvb now,tvbnow,bttvb4 v. G# Z, }/ v* d$ F5 b
本港規劃重點西移,大嶼山勢起風雲。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公布首屆工作報告,顧問建議設十四個康樂及旅遊點,在欣澳、梅窩和水口等地點發展水上樂園和戶外活動設施,包括Wibit、衝浪板、滑翔傘、室內滑浪場和室內跳傘等,大東山和大澳等則會設包括觀星點、露營地點和鄉郊生活體驗等。os.tvboxnow.com8 L) R6 |: e- O7 E" |8 t7 A( {) d
$ K+ n! }' w& j8 H
大嶼山發展除增加人口和交通基建,亦會將大嶼山塑造成「多采多姿的康樂及旅遊目的地」。經兩年商討,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公布第一屆工作報告,以「全民新空間」為題,顧問公司建議按五個主題設立十四個康樂及遊旅點,增加大嶼山過夜旅客。
" ?" J6 v0 `+ @! p9 s/ J tvb now,tvbnow,bttvb5 Q9 B9 ~; x/ ?* I' O% w Y
水上活動鄉郊體驗2 q( t+ @. i# e- h2 y
公仔箱論壇5 n% ]9 \2 o8 x5 Y
欣澳將透過填海六十至一百公頃,有潛力發展成為區域娛樂及商業樞紐,報告建議可考慮發展設特色大型表演場地的主題式休閒及娛樂區、角色扮演的職業教育場館和青少年室內探險樂園,設例如室內滑浪場、4D電影院、室內跳傘iFly等;梅窩則設戶外探險樂園和水上樂園,包攬空中飛人滑翔之旅、山坡滑梯、漆彈射擊、Wibit和衝浪板等活動,並可發展本土音樂節、賞花節或婚禮旅遊;水口則設滑翔傘、單車和動物農莊等活動設施。
' k( L, @; C2 I8 Y$ utvb now,tvbnow,bttvb" u) J0 U# P# ^, f
為港人熟悉的大東山,顧問建議提供觀景、觀星設施及露營場地等,便利遊人觀賞景色;昂坪360纜車系統將伸延至大澳,大澳亦會提供武術和太極等動態靈修活動、傳統食藝中心及鄉郊生活體驗、民宿等;昂坪、鹿湖、羗山、地塘仔和靈會山「五大禪林」則可提供有限度的禪修班或心靈靜修活動;長沙和索罟群島則會興建水療度假村。
; U! z. l% f* K* Q! P# k* n: i" o4 q% ^5 A: [# r$ j5 X
報告又提及大嶼山主要的經濟及房屋發展建議,包括機場三跑道系統、亞洲國際博覽館擴展、機場島北商業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及小蠔灣發展,並提到未來「東大嶼都會」將成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長遠策略性增長區,透過交椅洲附近水域及喜靈洲避風塘一帶填海,可提升梅窩發展潛力,長遠容納約四十至七十萬人口,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是三○年後的主要土地供應來源之一。
5 D' @5 h" c. y( \& x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2 ~$ R7 b1 B6 P
東涌新市鎮總人口將增至廿七萬人,大嶼山總人口則增至三十一萬人,交通配套必不可少,報告建議以鐵路為骨幹,形成一條貫通新界西北、大嶼山、都會區的鐵路走廊,以鐵路由北大嶼連接港島西、九龍西,同時考慮在興建中的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外,興建一條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至屯門的鐵路,連接大嶼山與新界西北。os.tvboxnow.com5 p! v! Q/ b! V3 q4 H
os.tvboxnow.com+ Z$ W# M7 N: P" b% S
團體憂多人流損生態) m8 t. O8 E$ C! K( H
1 l* k, v9 N D& l8 b!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委員會成員麥美娟表示,報告提及的旅遊點均屬建議,須由規劃署等部門作詳細研究,才可決定會否落實和最快何時落實,但她認為,旅遊點需要交通基建支援,完善交通系統無論如何都是必不可缺。另一委員林筱魯則指建議不涉及開發郊野公園。
$ n/ g! ?5 o% \; d+ _, nos.tvboxnow.com# K) q0 N# I* a( Q3 \& [! Y7 s2 `/ g
不過,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批評,水口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但旅遊設施將吸引大量人流,破壞生態,質疑當局以「綠色旅遊」為名,為賺取金錢破壞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