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1 07:24
0 n$ g/ s6 t. ]6 y; m* Y, q9 y( Q( Uos.tvboxnow.com
0 P) \& R* E! {8 S; ]! {+ los.tvboxnow.com
V' R( F3 c, {: \4 n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醫療系統負擔大增。資料圖片tvb now,tvbnow,bttvb5 M3 T# ?$ h9 K$ ~
! B7 U% j& ^& q第三波疫情令經濟再下滑,不少團體借發表聲明表達訴求,像商戶組織要求業主減租。日前,有個叫香港護士協會的團體,就賣了一版聲明廣告,要求當局增發特別花紅,但在這個時候開口討賞,是否合適的時機呢?公仔箱論壇; O" P- g1 y8 |/ j0 q3 k& h" u1 i& c
公仔箱論壇2 @- C2 W* j# k) F8 p& D! t: |
輿論欠讚賞聲音
% e' h% Z7 d8 W# R7 ~! B9 r* K這個聲明主體是一個關於醫護對第三波疫情看法的調查,細看之下,發覺重點是借調查要求增加福利,不同問題中,回應者最齊心的就是擴大津貼的範圍。利用調查的結果,協會直接要求向醫護發放特別花紅。os.tvboxnow.com, z+ o4 W! G: A: X3 i( n2 p
. }! ^" I% _& ~' x" E4 F2 T9 Q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為行業組織,爭取業界福利似乎是應有之義,關鍵是手法和技巧,最好是來得自然和令人受落。今次協會用調查作為出師之名,感覺令人有點不明所以,而且答案顯示出來,是業界其他問題有不同意見,但對爭取津貼就非常一致,來得有點太坦白。
( u0 U3 y- A! y' A: V/ t' o% f0 L; @公仔箱論壇 K) H( ~% ^3 y
今次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不少市民中招,醫療系統的確是負擔大增,然而,卻不等如是發動福利訴求的好機會,最直接的,是由疫情爆發至今,醫療界整體表現未見突出,坊間輿論聽不到有明顯讚譽護士人員的聲音,相反,在疫情爆發之初,醫護發起罷工,甚至惹來批評和爭議。tvb now,tvbnow,bttvb$ l6 x! d) s- v2 n( m: `
os.tvboxnow.com/ V) I/ A& `' S/ r! h9 I* I# x2 p6 q
更同情前綫基層
q$ d1 v. A' G: O4 M4 {" x$ `同樣,在這一波爆發中,市民對檢測安排,服務普遍表示不滿。雖然當中未必直接與護士有關,但就很難令人有抵賞的感覺。
$ U* h( \- {% Q( d! s: j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3 c1 S% J5 e. \2 t5 R; s
醫護界因為疫情惡化工作量增加,然而,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崗位,譬如清潔工人、大廈保安等,護士在疫情時工作量增加,多少是在入行時應該已經有預計。現在疫情正在吃緊關頭,公眾的焦點不在物質待遇是否足夠。這個時候把話題拿出來討論,就好像消防員在救火時提出加人工,時間上弄錯了優次。
7 b3 N m0 z7 X; `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k% w3 k# c; d: y& f
醫護在危難關頭,本來容易獲得讚賞,在今次爆發中,公眾最同情可能是一班基層員工,譬如接載過豁免機組人員,懷疑因此染疫的司機,又或者食肆員工。這些打工仔平日待遇比醫護低,最近因為病毒在社區爆發,提供服務時承受的風險急增。然而,他們的收入卻大幅下跌,再加上今個星期還要隨街吃飯,處境遠比醫護更「洋葱」。
7 i4 U: b8 ~# A! |4 ~8 b7 oos.tvboxnow.com0 R& V( J! l2 }: ?6 M% y: K* n
焦點仍集中抗疫
2 C" u/ p d# u E9 q3 I) b0 xtvb now,tvbnow,bttvb希望獲得獎勵,最巧妙的方法還是營造出有利的輿論形勢,如果自己出手,很容易變成欲速不達。現時疫情峰頂看來還未到,市民普遍覺得是集中精神抗疫,這個時候高調爭取花紅,未免有點操之過急,協會為甚麼會這樣心急,甚至不惜花錢刊登聲明,外界有興趣的反而是當中會不會另有內情。
6 u* j I" A. U! o7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U) k' J: [- f;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吳順目公仔箱論壇0 T7 O8 q3 j2 E4 M( v) U% O
8 r. {. r5 @. V6 ` mtvb now,tvbnow,bttvb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拆破傳媒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