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s( H8 a4 V+ m6 h2 e
環團建議將紅花嶺及毗連共1,120公頃土地劃為郊野公園。長春社提供圖片
" @/ k: ]# |6 ]( X" [6 Q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 `; c2 `" w9 l
【本報訊】規劃署早在1993年已建議設立紅花嶺郊野公園,惟政府一直蹉跎歲月。16個環團昨發表聯署聲明,建議將紅花嶺及毗連共1,120公頃土地劃為郊野公園,成為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環團在該區發現斯氏波魚,而且是全港最重要蝙蝠群棲息地,並曾記錄到174種蝴蝶、佔全港逾70%,有關土地亦有二級歷史建築「麥景陶碉堡」等。隨邊境禁區陸續開放及蓮塘口岸等落成,紅花嶺生態受發展威脅,環團促請政府盡快完成相關工作。
3 \& u3 `# ]! H! j+ E* B* B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5 U7 i5 U3 d, N
公仔箱論壇2 ~8 t; L l' h: ]. [( Q; N: i- c9 Z
麥景陶碉堡屬二級歷史建築,昔日用作打擊非法入境。
6 v) m" i6 K+ I4 M# s5 y6 ~7 w1 H0 g
2 v2 K7 J1 j2 m4 \- p# f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 @- e3 o0 N. l. K
紅花嶺因春季時開滿紅杜鵑花而得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h) F- @+ w) \" A a, p3 i
tvb now,tvbnow,bttvb7 {" R! k) k& W; u/ ~/ A; I

8 J, K+ Z# a; L1 ptvb now,tvbnow,bttvb紅花嶺一帶的機槍堡。
( i: c) N5 d9 }( v$ k, H公仔箱論壇$ v. f0 e+ u1 ^7 z4 u2 w
/ u! q, p. E% E$ O; l j公仔箱論壇涉及1,120公頃土地
7 e; w* _0 _(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長春社、綠色力量及香港觀鳥會等16個團體昨發表聯署聲明,建議將紅花嶺及毗連合共1,120公頃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當中逾95%為政府土地,面積較政府擬議的500公頃多逾一倍。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說,紅花嶺周邊有大量林地和高地草原值得保育,包括兩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分別為本地分佈極窄的斯氏波魚,及本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蝙蝠群棲息地。她指,紅花嶺是全港大草鶯密度第二高的地點,大草鶯屬易危物類,據漁護署估計,目前全港僅得約490隻。, }# p% f! d" M* I# o5 A7 Q
4 P: D! [( C0 n( Ztvb now,tvbnow,bttvb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說,過去七年曾在紅花嶺記錄到174種蝴蝶,佔全港超過70%,當中43%屬非常稀有或稀有。
' ?' k$ f; R/ g/ H( H8 y; V* k7 N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Q& r/ d H; f) Z$ u ]' c3 k
憂蓮塘口岸影響生態
[7 K! v0 j+ q9 @0 ]& M" ?他表示,隨政府開放邊境禁區,紅花嶺附近已有發展威脅,加上蓮塘口岸即將開放,擔心進一步影響生態,認為政府有逼切性盡快設立郊野公園,以作適切保育和管理。連接蓮塘口岸及粉嶺公路的香園圍公路將於本月26日通車。
4 g4 t" i1 J. I, l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 I w+ S0 K6 P" s9 K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紅花嶺有不少古蹟,如二級歷史建築、昔日用作邊防及打擊非法入境的麥景陶碉堡,以及蓮麻坑鉛礦遺址等,早在2003年已被評為具高景觀價值。對於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去年底指有關程序需兩年才能完成,吳反駁指紅花嶺早在1993年和2008年已被規劃署認為可劃設郊野公園,至前年施政報告亦承諾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斥政府一直拖延工作,「如果有心去做,兩年一定做得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9 q; I' m: b" h. p4 q/ d& g
tvb now,tvbnow,bttvb2 y. I% I( @ W s
環境局回覆稱,漁護署目前正就建議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向持份者收集意見。在落實擬議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界線及管理和營運計劃前,署方會充份考慮諮詢所得的意見。局方期望於本年稍後時間按《郊野公園條例》展開指定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法定程序,並於2020年底完成相關指定工作。tvb now,tvbnow,bttvb# k' d7 T" Y# A9 o0 L& r
■記者李詠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