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治出口要務本 別搞虛假KPI

台灣景氣燈號在4月轉為藍燈,出口連續五個月下滑,情況嚴峻令人憂慮。經濟部迅速提出「出口轉型新戰略」,以整廠輸出、尋找生產新聚落和發展電子商務「三支箭」要讓產業轉骨並挽救出口。行政院也認為台灣過去的成長模式已面臨新挑戰,必須調整產業策略。今年國際景氣不佳,不僅我國受到衝擊,所有以出口為成長動能的國家都遇到嚴厲挑戰。和我國競爭的其他三小龍中,韓國1到4月的出口和去年相比減少4.3%、香港減少1.9%、新加坡減少12.6%;我國1到5月減少5.7%,數據雖然難看,但在四小龍中尚未墊底,稍可安慰。然而,依亞銀統計,2000年到2013年期間東亞15個經濟體(中、港、韓、蒙、台灣、十個東協國家)的出口成長率,台灣以101%居倒數第二,也在四小龍中殿後,落後香港的127%、新加坡的197%,更大幅落後韓國的225%。我國出口成績在東亞完全落後已是既定事實,政府若無務本的解決之道,只想尋覓短期見效,又不須花錢的方案,就誠如孟子所言「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只會讓痼疾加重,而短期則險象環生,達不到效果。依過去政府部會提出解決問題的模式,通常方向都很正確,但具體計畫經常設定各種KPI,即「關鍵績效指標」,以追蹤落實。這種設定清晰目標,而後戮力以赴的概念正確;然而,問題就出在官僚體系已變得相當保守,不願調整工作內容或承擔失敗風險,遂定出各種絕對可以達成的指標,並在工作檢討時,都能一一達標。但真正深入檢視,原來設定這些指標所要達成的上層目標,卻大部分都無法達成。因此,當前各部會局處的KPI達成率都接近100%,但國家問題卻一直存在,例如產業轉型不成功、出口不夠分散、對外投資集中大陸、人才流失嚴重、外人投資有限、國內投資不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順等。這種重視表面功夫的行政慣例,行政院迄今看來不準備解決這個陳年痼疾,反正政務官任期不定,只要表面上的短期績效,管他國家的長期發展。在這種決策模式下,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看到,經濟部會提出從「出口轉型新戰略」三支箭推演出來的KPI:要在下半年輔導n個「整廠輸出」案例、要輔導廠商前進n個新海外生產聚落、要輔導n家電子商務企業。到年底,我們大概就看到三個計畫的KPI完全達標,相關局處績效良好。至於n個整廠輸出案對出口帶動了多大影響、對企業產生了多大示範效果,大部分沒有人會追蹤下去;即使有數據佐證,反正到最後都是「存參」,沒人會去檢驗真正的效果。讓我們看看幾個新加坡定出的今年KPI:女性平均壽命85歲以上;患者在綜合醫院候診少於100分鐘的比率97%、小一入學後最後中學未畢業比率0.6%、貨櫃吞吐量成長率3%、兩地直飛航線157~163條、洛桑管理學院世界競爭力報告大學教育排名前五名。再看看幾個我們的KPI:12家企業或公會參加座談會、補助n個縣行政中心增建工程、內部培訓課程如外語班30班…、輔導青年農民穩定從農100人…。看到這些完全沒有企圖心、經常是年年一樣的目標,只見「投入」不知「產出」為何的目標,就知道目前我國的公務員打混到何種程度,而上級督導單位也不聞不問。如果經濟部定出的KPI是類似:上市公司10%有整廠輸出案例、n個新海外生產聚落帶動100億美元新出口、30%的企業使用電子商務行銷…,也許未來的出口還有希望;否則,也許先讓各部會學習如何設定KPI,並列入考績才是正辦。
2 D7 o* i$ O2 L+ Z" `( i/ O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