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突破悶局 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

馬政府執政七年多,拚經濟成效和人民期待落差極大,尤其第二任後,台灣經濟問題叢生,並處於2%至3%左右的貧血式經濟成長;更須警惕的是,整個台灣瀰漫失敗主義的氛圍,低經濟成長已有惡化為中長期趨勢的跡象。何以致此?除可歸因國際大環境不佳、政府施政不力、朝野內耗等因素之外,我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缺少一個可以引領台灣經濟轉骨的新發展模式,所以,在2016大選啟動之前,本報特別推出「台灣經濟脫困轉骨大戰略」系列社論,期能拋磚引玉,和社會各界、有意角逐大位的領導人,共同探討此一重要政策課題,俾為台灣經濟打開一條出路。要尋求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首須了解並認清當前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第一,經濟成長過於依賴出口。台灣從1960年代開始即奉行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策略;進入1990年代後,更創造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馬政府仍延續「出口至上」的思維,在近年遭逢國際景氣不佳及全球出口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台灣出口持續低迷不振,嚴重衝擊整體經濟表現。第二,國內投資嚴重不足。重外輕內的發展策略,導致國內投資嚴重不足,近年企業大型投資都靠出口主力資通訊(ICT)產業支撐,投資國內建設的意願嚴重不足,再加上政府財政困難,公共投資每下愈況,以致國內投資經常出現負成長現象,超額儲蓄率更創下歷史新高。經濟長期發展須賴持續不斷的投資及資本累積,國內投資長期不足,已成為經濟最大隱憂。第三,產業轉型遲緩。近年台灣產業全球競爭力已大不如前,出口主力ICT及石化更是危機重重,政府一味暢談「開放」和「創新」,推動ECFA及後續服貿、貨貿等協議,亦強調要為業者打開大陸市場,但在缺乏完整配套及產業升級策略下,始終無法擺脫以製造及代工出口為主的產業型態,面對近年大陸業者急起直追、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眾多產業已陷於危機倒數計時,曾經風光一時的手機大廠宏達電目前慘況,反映的正是台灣產業的集體危機。第四,分配正義問題。台灣長期存在城鄉、南北發展失衡現象,而偏重出口、「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代工出口成長模式,更讓經濟成長和就業、薪資脫節,實質薪資倒退回15年前水準,在四小龍中,台灣失業率最高,薪資最低;又面對近年物價漲、房價飆,所得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社會訴求分配正義的聲音響徹雲霄,尤其是來自經濟負擔沈重、又看不見未來的眾多年輕人。第五,因應未來社會變化的能力嚴重不足。台灣已邁入「高齡化、少子女化」社會,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加上菁英人口外移嚴重,從而引發種種經濟問題及長期隱憂。馬政府宣稱人口及人才外流問題是國安問題,但始終拿不出有效對策;攸關老人生活照顧的退休年金制度改革,迄今仍束之高閣;長期照護制度雖通過立法,卻是缺人又缺錢;這些問題若不及早面對處理,台灣很可能陷入財政、經濟及社會的三重危機。台灣經濟發展不能停留在提供廉價水、電、土地,給予租稅優惠,增加廉價外勞等傳統促進出口的手段上,也不能只是空談「開放」和「創新」。因此,未來必須徹底改變思維,集合眾力,提出一套經濟發展新模式,既能同步緩解上述各種經濟問題,又能凝聚改變與進步的動力,為台灣經濟打開全新的出路。民進黨2016年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表示,重返執政最優先的任務,是推動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理念的新經濟發展模式,這是很好的競選訴求,國民黨才完成初選民調,未來候選人底定,也應該有新思維、大戰略。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參與,集思廣義,為再造台灣經濟作出積極的貢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