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推智慧電表 不該意興闌珊

還沒入夏,供電吃緊的警報已經響起。台灣電力供應有兩大支柱:電源開發與負載管理,前者因為反核四、反燃煤發電,讓國內電源開發逐漸走入死巷;後者是要平衡用電高峰與離峰的差距,減緩電源開發及降低供電成本。推動智慧電表與智慧電網,就是負載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在新電廠難蓋的情況下,若能做好負載管理,也能幫助穩定台灣供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慧電表是電子表加上傳輸功能,可記錄與傳輸用戶每分鐘的用戶用電資訊,為電力公司省下抄表人力,還具備減少全國停電時間、降低線路損失、改善供電瓶頸、提升再生能源可併接容量等優點。最重要的是,配合住戶安裝智慧電表,電力公司規畫時間電價制度,拉大用電離、尖峰的價差,以價制量,鼓勵民眾在尖峰時減少用電。若能做好負載管理,電力公司或許可以延後開發新電廠,或減少使用成本較高的尖載發電;大家一起做好尖峰負載管理,台電就不用一直蓋新電廠。但台灣近年陷入一種「只問成果,不問過程」,「只管批判,不提解決方案」的情境,反核電與燃煤發電,但也反對調漲電價;一方面批判台電怠惰,不做負載管理,另一方面卻要虧損2000億的台電自行籌措財源,投資千億安裝智慧電表。根據電業法,電表屬於電力設備,由電力公司負擔,但智慧電表的價格是傳統電表的六到七倍,外界掐住台電的獲利,政府又未積極從旁協助,台電對智慧電表的態度,自然是意興闌珊。這是國內電業的負循環。台灣資通訊人才濟濟,政府可提供廠商研發智慧電網相關設備的租稅優惠,提高廠商深入研發的誘因,降低安裝智慧電表、推動智慧電網的成本。台電不應以數萬戶的測試結果,否定智慧電表的效益,政府更不應冷眼旁觀,應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台電做好負載管理;政府、台電、企業,都必須以長遠眼光來看國內推動智慧電表與智慧電網的效益,這才是國內電業該有的正循環。
* C. c; \+ E" J) a* D# ntvb now,tvbnow,bttvb      
! ]6 F' G! R1 ~0 X* ^公仔箱論壇: T6 z0 l( I, p) 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