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電/如果說,過去的基層改革允許“摸著石頭過河”,那麼現在的改革更多帶著“導航勘探”的特點。改革者要保持“闖”的勁兒,但也要盡量避免妄動。 tvb now,tvbnow,bttvb2 n! Z; ?" X+ z+ H6 ?
os.tvboxnow.com1 {$ y4 f; j' e! d$ @+ }) | i
當前基層改革的心氣兒,值得認真對待。不久前,遇到一位縣委書記,是那種思路多、敢創新、有魄力的幹部,曾推出一系列在當地很得民心的改革創新。他向某位領導談及縣里某項改革,對方半開玩笑半帶提醒地說:“中央要求不要搶跑,你們也不要步子邁得太大啊!”這位縣委書記說,他覺得被潑了點冷水。 : K- F. K- R6 A1 e. k- R! U
: R/ ~7 @( B# K! |* C. b5 I0 Z
這些“提醒”,反映了一些基層幹部的顧慮,也暴露了一些認識的似是而非,倘若不加疏導,會影響改革推進——因為中央要求的全面深化改革,特別強調上下對稱。從目前情況看,中央動起來了,頂層設計力度大、進展快、成效明顯,可一些地方和基層並未及時跟上,並不“對稱”。儘管“改革”在基層也是熱詞,許多地方動作不少,但坦率說,好多是表面熱鬧。
9 o, L+ E% `1 p公仔箱論壇! ~2 ?1 M9 O4 G; ^
盤根錯節的關係、錯綜複雜的利益,持續變化的外部環境、不斷提高的內在要求,給基層改革者帶來不小壓力。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如果說,過去的改革帶著“摸著石頭過河”的烙印,也會有“率先試點”的政策優勢,那麼今天的改革更像是“配備導航的勘探”,有方向、有軌道,既有“同步落實”的規矩和要求,又要求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置身這樣的變化中,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的心態變得複雜而微妙,改革的主動意識、進取心態乃至整體的創新氛圍,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 j+ A' [3 w; F5 o3 f; t# q
$ o. R" H: T; Q公仔箱論壇 有些人認為,改革是頂層設計的事,與基層無關。什麼都依賴“上頭”,自己等著執行就可以了,所以喊得響、動得慢、做得少。還有人認為,改革有風險,難度大,不如做個太平官,寧可不出成績,也不願在改革創新上動腦筋、冒風險。最糟糕的一種,是以“假改革”來虛應。比如一些地方簡政放權,不過是從“左手”放到“右手”,或是明里減10項、暗里增8項,開個無房證明都要收20元手續費,怎能讓群眾不鬱悶?這算哪門子改革?
! r7 }3 Q& B- ^9 f" E/ V
: H: s6 N& i7 D- f) n& u6 ? R ntvb now,tvbnow,bttvb 從“摸石探路”式改革,變成“導航勘探”式改革,並不是對基層改革創造性的否定,恰恰相反,對基層探索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創造性地調動起基層力量。事實上,改革開放30多年,很多改革創新都來自地方和基層積極而有創造性的試點。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同樣有賴於基層探索和頂層設計主動而有效率的互動。
, O0 ^3 K! M/ _: `. d7 h1 \+ N
+ ?# Q2 Y6 s+ M$ `4 ?1 `4 K$ eos.tvboxnow.com 只不過,基層要學會並逐漸習慣“有規矩地闖”。像那些需要試點研究的、需要得到法律授權的、需要由中央統一部署的,就不要妄動盲動。而那些已有明確部署的,比如簡政放權、戶籍改革等,就不要“等靠要”了,抓緊動起來,發揮主觀能動性。
* u! h5 g, e: {" k+ ^+ J' z7 B
0 Y* _# c3 `% Z) b9 Dos.tvboxnow.com 事實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為地方留下了很大的創新和探索的空間。簡政放權,能不能再深入一些、動真格一些,讓百姓得實惠更多一些?社會治理,能不能探索一些更行之有效、因地制宜的路子?投融資體制改革,能不能更豐富、更靈活,從而使社會資金充分湧流、活力四射?諸如此類,地方皆大有可為。 os.tvboxnow.com& ]% n: p! _0 C
; e' x" h) R$ z E, }: f 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交相輝映”,正是題中之義。因此,讓基層煥發創新精神,形成改革氛圍,在今天實在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