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說,如果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遭到破壞,兩岸互信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將重回動盪不安的老路。他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台灣政局可能在二○一六年出現政黨輪替,習近平的談話不啻是對可能重返執政的民進黨攤牌。這個攤牌動作較預期出現得早,一方面是在提前抵制民進黨猶豫觀望的心態,另一方面也形同給民進黨預留了較長且較平緩的轉圜空間。民進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與立場,其實已有改變。在二○○八年,蔡英文指ECFA為「傾中賣台/喪權辱國」,反對兩岸經貿交流法制化;甚至在二○一二年大選前夕,蔡英文尚主張「沒有中國的全球化」。在當年那種「抗阻兩岸交流」的論述架構下,蔡英文的主張是,「根本沒有九二共識/如何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到了此次習近平提出「地動山搖論」後,蔡英文已改口稱,不宜以「九二共識」將兩岸關係「標籤化」,也就是她終究承認了「九二共識」之存在。蔡英文甚至在其「三個堅持」中強調,「兩岸交流的過程必須多元參與機會平等/兩岸交流的成果必須維護公益與社會共享」,暴露了她在兩岸政策上的色厲內荏。七年的變化顯現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重大矛盾:當年民進黨抗阻交流,猶可說「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如今蔡英文已至主張「多元平等交流/交流利益共享」之地步,則豈能再視「九二共識」為無物?蔡英文最近所提「三個有利/三個堅持」,可以總結為「和平」與「交流」兩大目標。但習近平則指出,兩岸的和平與交流皆以九二共識為「共同政治基礎」;若九二共識遭到破壞,即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蔡英文僅主張兩岸和平交流,卻迴避九二共識,自然被指為仍是一棵「空心菜」。蔡英文不能再說「根本沒有九二共識」,柯文哲也不能再說「不知九二共識是何內容」,此皆掩耳盜鈴。其實,「九二共識」迄今仍是一個尚在發展及存有改善空間的兩岸政策架構。為今之計,民進黨應一方面接納「九二共識」在穩定兩岸和平發展上的既有績效,另一方面亦可嘗試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及運作加以發展與改善。也就是說,正如馬英九說的「九二共識若指一中各表/我支持」;民進黨也可提出「九二共識若指向一種存有發展性及改善空間的方向/我可接受」之類的主張。亦即,民進黨既不可能否定九二共識,即應將心力用於發展及改善九二共識。民進黨因何反對「九二共識」?直白地說,正是因甩不掉台獨,或必須對其支持者作出主張台獨的姿態。民進黨因甩不掉台獨,所以不能承認「憲法一中」;又因不承認「憲法一中」,所以不願接受「一中各表」之類的論述;再由於不願主張「一中各表」,所以反對「九二共識」。正因如此,北京即將民進黨的「否定九二共識」與「台獨」視為同義詞。然而,世局國情發展至今日地步,民進黨還敢或還能主張台獨嗎?若民進黨仍然堅持獨立建國,其反對九二共識尚猶可說;但若不能亦不敢再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則「否定九二共識」與「否定憲法一中」之意義何在?否定九二共識,即是否定「一中憲法」,亦是「借殼上市」的台獨思維;但若否定「一中憲法」,則連與大陸維持「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的和平發展亦無以為繼,在「地動山搖」中,更如何實現蔡英文「多元平等交流/交流利益共享」的夢想?台獨已無可能,民進黨若欲重返執政,即無可能迴避九二共識;而只能設法在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下,試圖找出「九二共識」的發展及改善空間。其主要張本有三:一、中華民國不是台獨,因此必須尊重中華民國在「一中架構」中的地位;二、一個中國的內涵目前在「各自表述」階段,但應有可能在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並立共生的現實下,來定義「一個中國」;三、若「一個中國」能有「大屋頂中國」的定義,則兩岸交戰政府即有轉向分治政府的可能性。這將是民進黨在「九二共識」的困局中反守為攻、化被動為主動的槓桿,並可借力使力為轉型契機。民進黨若否定九二共識到底,勢將面臨「地動山搖」的後果;因此,努力爭取九二共識內涵與運作的發展及改善,始是因勢利導、趨吉避凶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