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 催谷贏在起跑綫成本愈來愈貴 栽培至大學畢業 中產養兒要550萬

催谷贏在起跑綫成本愈來愈貴 栽培至大學畢業 中產養兒要550萬
4 Y8 i. F5 \( k' }$ q6 s2 _* ?- o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h+ \7 z5 u& g% q- g! b$ m- D. p
os.tvboxnow.com# K4 [. y0 j2 F9 f. e! s
. y' l8 t1 ]& Y% ^( F, O
「四百萬養大一名子女」已不合時宜!隨愈來愈多家長催谷子女贏在起跑,智經研究中心最新推算,中產家庭如養大一名子女直至大學畢業,平均需用上約五百五十萬元,較當年「風之后」李麗珊提出的四百萬元貴三四成,改赴海外升讀大學更需花近七百萬元;如果讓子女過「簡樸生活」,則一百萬元有找。( ~; R* o# u& h4 ]6 g

  p1 `$ w6 q& T. ^' J6 ]os.tvboxnow.com智經研究中心推出的「育兒成本計算機」,假設兒童六歲入讀小一,二十二歲完成大學學士課程,計算母親由懷孕第一日起,養大一名兒童所需的衣食住行、教育、旅遊、娛樂、醫療、保險和其他開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F" a5 q* D' h8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1 |1 G; _. Z+ A  ^; Y1 Q% O9 J
留學海外要近700
; v0 V* R2 n/ a, t1 D9 Q4 r; ^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6 G( @5 n3 L0 n  J+ M
最新估算發現,如果中產家庭為子女提供他們心目中「普遍需要」的項目,例如自嬰兒期開始上遊戲小組、學前預備班,入讀私立或直資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定期上興趣班和補習班;定時旅遊、自小有傭人照顧等,平均每名子女需投放五百五十萬元,即每月花費近二萬一千元。
0 {3 F" m3 t% B- r1 ~, a8 k( t' `9 v*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 n  R: t' n8 o* l5 e  N
如果子女選擇到海外升讀四年大學或大專課程,不在本地升學,以每年學費和生活費要四十萬元計算,總開支更增至六百八十七萬元。
' I- s* k) G, I1 H4 @! ?( {tvb now,tvbnow,bttvb
/ N1 Q4 p" b1 K0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不過,如果家長讓子女過「簡樸生活」,即入讀非牟利幼稚園、政府津貼小學和中學,平日只參加免費興趣和訓練班,少買衣服、少旅遊和少娛樂,以及只向公立醫院求診,約九十八萬元已可以養大一名子女,即月均花費三千七百多元,只及中產家庭不足五分一開支。
( P1 B8 j1 h- E& G1 `' a5 a
6 i) G* N5 K. x$ }$ [(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簡樸生活」一百萬有找
! k* N" R* e' f, x: O- e, B% R* l; [
4 _9 H% T& D.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近年家長對養育子女的要求提升,更願意在教育大灑金錢,但他不認同一定要參加興趣班,有百般武藝,才可為子女增值,「是否一定要參加遊學團呢?要體驗群體生活,落街打波都一樣可以。」% j# P' Z0 t6 M+ d1 B

+ j$ [! y4 D, {他推算如果中產家庭不聘用外傭,讓子女透過簡單的生活經歷成長,例如去露營、郊遊等,養育一個子女約需百多萬至二百萬元,一般家庭應可負擔,「中學老師平均一生人賺二千萬元左右,如果樓宇按揭等問題安排得好,養兩名子女不會有問題。」+ y" c/ M' Z2 @4 w3 m1 n

: J- t* b* M6 r: @# k8 i2 e) s$ ?智經主席李國棟說,教育開支不斷增加,中產家長不願讓子女輸在「起跑」,希望家長小心為子女規劃未來生活所需。副主席劉鳴煒認為,政府單靠提高子女免稅額,並不足鼓勵中產家庭生育,建議增加房屋供應和改善社會流動性。
2 d; C; @  Z* D2 o2 N) a* {公仔箱論壇
# ~: A. `# I0 r8 G& |& Y9 p0 L「育兒成本計算機」已上載智經網站,網址www.bauhinia.org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