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致謝動議口水戰 年年歲歲花相似

致謝動議口水戰 年年歲歲花相似
. N$ W6 A. O0 ?2 ttvb now,tvbnow,bttvb
# f% ]4 v$ n0 L% N7 F2 T傳統未必就是最好,也未必值得保留,由港英時代遺留下來的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就是其中之一。時移世易,如今的致謝動議荒腔走板,已無法與回歸前相提並論,當局與其繼續自取其辱,不如盡早廢除。
% F5 N' N9 g" g( k; T0 D- S& R  o- N' ^& U/ ]! y8 {$ q
年年歲歲花相似,立法會昨日起一連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行禮如儀提出致謝動議,雖然肯定施政報告大手筆扶貧,但批評在發展經濟方面着墨甚少,又敦促當局以實際行動改善與立法會的緊張關係。反對派議員更是將施政報告批得一團糟,對致謝動議提出多項修訂。至於一向被指「小罵大幫忙」的建制派也是各懷鬼胎,不乏冷嘲熱諷。不管怎麼樣,在分組點票制度下,致謝動議最終恐怕還是難逃被否決的命運。os.tvboxnow.com) q% e0 k* ]* P. i9 J5 M
' K5 \% o7 x/ n; V) B
事實上,回歸以來致謝動議絕大多數被否決,一再令港府尷尬和難堪。董建華八年任內,僅有三份施政報告獲得致謝,曾蔭權任內每況愈下,七份施政報告僅有兩份通過致謝。現屆政府接下前朝的爛攤子,雖想撥亂反正,有所作為,奈何掣肘太多,上台一年多以來寸步難行,以致民望長期在低處徘徊,首份施政報告被指內容空洞,致謝動議被否決,今次施政報告可謂優劣參半,尤其被指幫助中產及中小企不足,惹來不少非議。部分政客唯恐天下不亂,搞風搞雨,吹毛求疵,通過致謝動議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G+ _  o+ J( \' v0 I
0 F2 a# s- o: ^8 b0 e
致謝變成討伐,立法會淪為戰場,反映如今的社會民情與港英時代已不可同日而語。追本溯源,當年港督麥理浩為了爭取民心,親到立法局解釋教育、住房、醫療等範疇的政策,成為施政報告的起源。殖民地時代,港督代表英女王管治香港,以主人自居,施政報告有如「皇恩浩蕩、陽光雨露」,立法局致謝不足為奇。香港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港府官員成為公僕,特首發表施政報告乃分內職責,做得好是本分,根本沒必要致謝。施政報告被視為對港府每年一度的大考,正如學生一樣,考得好,老師可以給予獎勵,頒張獎狀也未嘗不可,考得不好,就應該批評,哪有不管成績如何都要求老師獎勵的道理呢?
& I6 z1 y# Q4 E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 j" l8 D" U7 K
再說,立法會經選舉產生,議員為了爭取選票,個個以為民請命、批評政府為己任,不僅反對派反對致謝,連建制派都爭相與港府劃清界線。可以斷言,施政報告致謝動議獲得通過的一幕已成絕響。+ M* b" b$ p6 T
8 d. O! S& N+ C1 }* H7 L; P- H
事實證明,港英政府做得到的事,特區政府未必做得到。致謝動議成為政客譁眾取寵、羞辱港府的良機,對港府而言則無異於精神折磨,這種致謝動議不要也罷。今日香港,經濟民生問題千頭萬緒,急待港府處理的事情多的是,立法會與其勞民傷財為致謝動議打口水戰,不如做一些實實在在、有益市民的正經事。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