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日產(Nissan)GT-R,是日本高性能跑車的代表作,歷史相比起本田NSX、豐田Supra或凌志LF-A等更悠久,而且歷代GT-R也活躍於賽車界,成功擊敗過不少歐洲強敵。筆者上月獲日產邀請,優先預覽了全新GT-R Nismo,也有機會在賽道試駕該車。行程還參觀了Nismo總部、深入位於橫濱的GT-R引擎生產基地,以及到訪日產Zama老爺車庫,見盡各代GT-R街車版、特別版和賽車版的英姿。
日產在今年東京車展盡顯強勢,品牌行政總裁Carlos Ghosn宣布2014年新版GT-R Nismo「戰神」跑車,在德國Nurburgring北圈舊跑道創下7分08.679秒圈時,成為現時該賽道的非限量車款圈速紀錄保持者,新車更以Zero Competition為口號。2013年是日產車廠誕生八十周年,廠方很明顯希望再一次以GT-R跑車擦亮招牌,同時為日本車「爭回」多一分國際視綫。
筆者有幸成為香港唯一的報章代表,於千葉縣袖浦市林賽車場(Sodegaura Forest Raceway)體驗這輛GT-R Nismo新「戰神」的600ps威力。由於每人只限跑四圈,筆者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熟習賽道,再感受汽車,殊不簡單。我先把懸掛、傳動及循迹系統撥到最辣的R模式,待工作人員發號司令。
踩油加速起步果然澎湃,感覺比以往任何版本R35 GT-R都要激進,狂野感拍得住新款911 Turbo或458。波箱反應未算十分快,轉向及制動都很輕,不過入彎服從性超高,掟入彎一刻可感受到其重心高和沉重特點,車身會傾側,不過四驅系統能神奇地讓車輪緊咬路面穩定馳騁,全力加速勇悍出彎姿態,盡顯「戰神」超級本色。
廠方表示,Nismo版引擎採用GT3賽車規格的Turbo,加上專用電腦及一系列包括車架、懸掛等獨家強化配件,還有全套源自賽車的碳纖維擾流組合,令各方面表現更上一層樓,可惜他們沒有進一步公布任何數據,如0至100km/h時間或極速等。不過,全新Nismo版無可否認是這一代R35 GT-R,自2007年面世及經過多次改良之後,進步最大的一員,即使面對新一代歐洲超跑強敵似乎毫無懼色。
跟著,廠方安排筆者於賽車場附近的街道,測試了2014年款普通版GT-R(馬力及扭力為550ps和64.5kgm)作為比較。普通版加速勁度遠不及Nismo版,不過行車寧靜度和豪華感更令人滿意,半自動波箱的協調性和暢順度都較以前的R35有大幅改善。
試車活動期間,筆者與GT-R新任總工程師Hiroshi Tamura會面,他表示2014年新版GT-R向著兩個方向發展,普通版變得更為「成熟」(隔音及舒適作改善),而Nismo版調校上更為激進,以迎合兩類不同人士需要。因為以往有部分顧客覺得GT-R性能未夠強,又有部分認為懸掛太硬未夠舒適。
問到為何這一代R35 GT-R外形這麼多年都未見大改,而每年又推出不同的優化版,Tamura承認這是基於成本方面考慮,他說:「我們是把(有限)資源投放在改良底盤及硬件方面,其實車身外形及氣流動力設計幾近完美,根本沒需要修改。」多一點顯著的外貌更新改動,不是更能吸引顧客換車嗎?「取悅顧客不是我們工程部的任務吧!」
話題轉到廠方每次都以Nurburgring圈時作為GT-R賣點,「那只是Marketing部門的宣傳伎倆而已。」至於下一代「戰神」何時推出、GT-R如何迎戰新一代超跑的高科技設施(如主動擾流器)時,Tamura強調:「GT-R有著自己一套發展哲學,不會隨便跟風,也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一切有關下一代(R36)的任何消息純粹傳聞,並不屬實。」我個人頗欣賞及尊重這個答案,GT-R的確需要有一種獨特風味,不過要知道顧客總是貪心的,工程師往往要聽從推廣部、營業部等意見而作出妥協。
下一代「戰神」變成怎樣暫時不得而知,不過我對Tamura充滿信心,要知道他是百分百車迷,早於1984年加入日產,有份參與開發R34 GT-R,於2000年已加入新一代「戰神」發展團隊,自己也擁有一輛R32 GT-R,體內滿載著「戰神」的熱血和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