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盧峯: 長遠房屋政策就是八萬五翻版?

盧峯: 長遠房屋政策就是八萬五翻版? 2 p) R8 k7 b4 s4 [
os.tvboxnow.com) [6 y" k" l% z9 n

: `: o5 o7 `0 H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本來是特首梁振英推動房屋政策改革的「旗手」,本來是對香港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諮詢組織。誰知道委員會出師不利,未開會、未正式開展工作就被多個成員批評得體無完膚,包括指委員會權責不清,透明度不足,脫離社會。有成員更擔心委員會淪為橡皮圖章,只擔當為政府政策鳴鑼開道的作用。到昨天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後,身為委員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先生不但未能有效回應成員的批評,澄清疑慮,反而讓人更覺得這個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職權範圍不清不楚,隨時變成無用的橡皮圖章又或是橫衝直撞的四不像。, M, j6 e, s; K

4 `* e3 A, j$ @3 _$ N7 u$ q( t#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根據張先生的說法,督導委員會將會集中研究及評估各階層市民對房屋的需求,然後考慮如何滿足不同的需求,並對長遠房屋需求作預測及建議。表面上看,這樣的職權範圍相當一般,沒有甚麼爭議性。但只要多想一下就知道委員會的工作範圍太片面,太偏狹,根本不明白房屋問題的複雜性,更不要說提出甚麼全面、有效的長遠房屋策略了。
5 [6 w* U* \4 |( c. Utvb now,tvbnow,bttvb
- E2 A' @( Y8 u$ Q; F, O/ b
首先應該看到,房屋的需求與供應量分不開的,特別在私人住宅市場,房屋的需求往往受到供應左右。九七回歸後前特首董建華推出八萬五政策,定下每年興建三萬五千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目標。龐大的供應既令市場突然充斥大量單位,也令樓價拾級而下。在樓價趨跌、供應不斷的預期下,市民包括初次置業人士放慢入市的腳步,對住宅的需求因此而大幅下跌,不管是私人樓宇或居屋都出現大量空置的情況,過萬個居屋單位更因此而丟空近十年。由此可見,任何房屋策略必須是供應及需求雙管齊下。偏偏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卻只談需求不談實質供應,更不提如何分配及規劃土地。這樣的房屋策略跟空談有甚麼分別呢?
$ T1 {" j+ a; F: _# O9 }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 D4 I* @2 [. ^! b1 }- r
此外,香港是個變動迅速的城市,過去幾十年來從政治到經濟到社會到人口流動都在急劇轉變。單從人口流動來看,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固然影響對住屋的需求,九七年後部份移居海外港人回流加上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名額同樣改寫了香港的人口狀況及住屋需求。換言之,香港的人口及住屋問題經常受外來的突變因素影響,不容易估計,不容易預測,更難以從過去的經驗或歷史作推論。未來十至十五年有多少雙非嬰及家人會來香港居住及生活就是個極大的未知之數。政府及督導委員會要準確預測長遠的房屋需求實在談何容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N5 x7 D8 X2 C

7 l1 e2 o5 `' y) [8 p' Q+ R同樣令人擔心的是,特首梁振英在選舉期間已表明要增加住宅供應,要增加公屋建屋量以滿足市民要求。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在缺乏外界監察下,督導委員會很容易受政府的資料、想法及政策左右,難以客觀評估及預測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容易出現高估需求的情況。
6 O: E2 c3 Y& h) L2 Q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1 Q. {6 |8 ?8 r8 X7 N7 _) c
顯而易見,在香港這個變化迅速的社會,長遠住屋需求的變化是難以捉摸,難以把握的。九七年的時候,誰也想不到六、七年後會有大量私人住宅及居屋空置的情況。○八年金融海嘯後,大家都想不到住屋需求如此殷切,買樓變得如此困難。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若不了解香港房屋問題的複雜性,不了解樓市的急劇波動,輕率提出像八萬五般的硬性指標,那它將帶來另一次樓市大震盪,將令香港社會及經濟付出沉重的代價。
* K. t# Z! [( Q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0 b" l% X8 o2 p, E* U- w
公仔箱論壇% v* ~0 ^; ^$ a3 r6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