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安裕周記﹕大報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2-10-7 11:44 AM 編輯 os.tvboxnow.com6 p+ X  h2 U( _$ s6 F8 v. a# _+ `
3 M- E$ o# O2 \: C
安裕周記﹕大報公仔箱論壇- l" k- n0 v1 N" q

# ]  u: n' F; D.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v- r1 h2 f5 k: `7 S6 \$ @《紐約時報》是我每天都要讀的報紙。在北加州的年頭,美西版《紐約時報》要早上十時過後才在自助售報機有售﹕一個鐵箱,塞進三個二十五美仙硬幣就可以打開箱子,裏頭是大疊的《紐約時報》,自取一份即可,當然取兩份三份四份也沒法奈你何。但這只限於星期一至星期六的《紐約時報》,周日版付之闕如。直至搬到紐約之後才恍然大悟,一份星期日版《紐約時報》厚三吋、重兩三磅,百分之九十五是廣告,附送水平極高的《紐時書評》,厚似磚頭的就不可能空運到加州了。
& I4 ?/ K: S$ M" {* s0 _2 btvb now,tvbnow,bttvb
. q. [% x0 B9 d
在新時代手機一分鐘即知天下事的今天,《紐約時報》是老式報紙,頭條是九十後會說悶極不堪的國會政策或世界新聞,窄窄的一個column約兩吋半塞在最右邊。橫跨全版的大標題要到美國宣戰,太空人登月,選出新總統這些事才能看到那猗歟盛哉的十四吋寬標題。大未必是虛榮,實是低調,奧巴馬四年前勝出大選,《紐約時報》標題只有一個字:OBAMA,簡潔易明;下面副題是Racial Barrier Falls in Decisive Victory(種族藩籬由此灰飛煙滅),這是四年前大選最意味深長的歷史一刻,《紐約時報》掌握得恰到好處。. ]$ r$ x) \5 x" m# g

5 `2 n4 s; j( f3 e7 W& Pos.tvboxnow.com《紐約時報》的蘇茲貝格去世,成為了這個星期的國際大新聞。蘇茲貝格是這份老牌報紙的publisher,中港台三地之中,與美國淵源最深的台灣把這譯作發行人,台灣主要報章都有這個職位;香港有譯是出版人。兩者都準確。不過,蘇茲貝格其實可以說是《紐約時報》的社長,與港台所不同,蘇茲貝格這社長不是工薪族,而是自已掏錢辦報,嗓門難免更大了。
' d* @) z( _- R; n& Z6 }- X4 [
( h) X) t/ a6 C2 u( N8 ^
蘇茲貝格成為美國新聞自由的標兵,這是由於《紐約時報》五角大樓文件的緣故。必須承認,在這件令《紐約時報》牢牢成為新聞自由典範的事件,蘇茲貝格過人勇氣的確無與倫比。不過,沒有他的敢於挺身與尼克遜政府打官司,美國今天的新聞自由應該不會相差太遠,因為美國《憲法》第一修訂案便是保護言論自由,蘇茲貝格在五角大樓文件官司的無懼無畏,則是在新聞自由牌匾上添上一抹光彩。有一種看法是,若沒有像蘇茲貝格這樣的高層管理人員,《紐約時報》就不可能成為今天世所公認的大報,這帶出了新聞行業的一個迷思:何謂大報,何謂小報;小是否即是低即是劣,大又是否高人一等?
' K7 e3 U& p" j+ \3 e/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m, ?! d! M) C& {( e8 R8 ^
我的答案是「未必」。
$ i# N# s: D. P) v4 V) j  o
$ U$ r$ F" h2 B. G2 c8 g/ w
所謂大報,按世俗解釋,即所謂quality newspaper,所謂小報,就是英國人說的tabloid。這在報紙的尺寸上也有不同,大報是所謂broadsheet,即14吋乘23吋的單頁紙張;小報則是這些大報的一半,約莫是14吋乘11吋。英美的大尺寸報章大多是像《紐約時報》這類嚴肅報章,以國事天下事為己任,外帶評論專欄。這些專欄不是香港報刊裏的副刊方塊文字,而是在評論版的大塊文章,今天是基辛格論中國,明天是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入江昭教授的史學沉,後天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講美國教育。定期與不定期交叉出版,像經濟學者克魯明的定期而著,比較少有。至於小報則以家事為主,國事天下事放一邊,體育和娛樂新聞最強,所在地區的球隊在全國比賽得勝往往是頭條新聞。近幾十年,有一種認定,把小報看得死乎乎不值一文,不屑一顧,似乎只有《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才稱得上報紙。公仔箱論壇& m3 L" Y, g% o' t) e
# a9 Q- u* Y% i4 J" b7 g
大報必大?小報必小?8 D) x8 R2 X3 b; ?
tvb now,tvbnow,bttvb3 a, F: g3 h1 b3 I- i
先不說小報與大報之間的水平分別,我想說的是,大報也曾經不過爾爾,如果把蘇茲貝格說得像把全球報業拯救於危難之間的人間神袛,不免言過其實。就是《紐約時報》如斯地位的報章,也有過不堪的歲月,只是經過幾番沉澱磨煉才有今天的眾口一詞讚揚。《紐約時報》是家族生意,說不上是社會共同資產,老闆要走他的獨木橋,決心要走陽關道的記者編輯要麼低頭認命,要麼起身走人。在這張報紙的歷史上,不過是近代史的事,就發生過社長把新聞壓下的歷史。一九六一年初,《紐約時報》外交事務記者塔蘇克(Ted Szuk)得悉古巴流亡軍準備反撲,企圖發動軍事行動攻打古巴卡斯特羅政權。《紐約時報》高層對此分成兩派,總編輯認為這是絕世大新聞,準備頭版大篇幅刊登,但當時的社長德里夫斯(Orvil Dryfoos)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主張淡化,最好不刊登。結果編輯部高層大吵一場,老闆只得讓新聞見報,但淡化到只有一千字,具體內容模糊了事。事件後來的發展,是古巴流亡軍果然發動搶灘,大敗而回。
" m6 _1 P4 H' y' d7 r8 w1 K* y- Q
5 [0 D1 n) s8 e' ?+ J$ A; Ytvb now,tvbnow,bttvb這是《紐約時報》最不光彩的一頁,也是《紐約時報》報頭上那句格言All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經常給人揶揄的原因。好事之徒說,關鍵不在allthe news(所有新聞)這前半句,而是在於後半句的That's fit to print(適於刊登),諷刺《紐約時報》在古巴流亡軍事件中,怯於「國家安全」把新聞壓下的醜史。這段歷史三不五時就有人拿出來把玩,把世界第一大報消遣一番。積極地看,這些謔而不虐的笑話對《紐約時報》上下是晨鐘暮鼓,時刻銘懷於心,這才有其後不顧一切打到最高法院的五角大樓機密文件官司。蘇茲貝格當時是無轉圜餘地,只消退一步,《紐約時報》基業馬上在他手上斷送,餘下來的便是由誰來寫這張報紙的墓誌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M. _& J

6 E, I9 H* V- Q: r7 I2 Dos.tvboxnow.com
作為一個在平面印刷年代風雨不改的死忠擁躉,到今天每朝必要上一回《紐約時報》網頁的海外讀者,《紐約時報》的成功,不在於蘇茲貝格的領導,而在於擁有大批超一流的記者和編輯。今天人們念茲在茲的五角大樓文件,是記者舒恩(Neil Sheehan)的傑作,更加著名的是霍爾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他把「什麼是新聞記者」在六十年代的越南戰場發揮得淋漓盡致;橫跨七八十年代的總編輯A.M.Rosenthal,開創了全球報章都採用的分疊安排先河,國際國事一疊,地方新聞、體育、財經、生活統統分疊,把社會分工具體遷到報業,取得極大成功。A.M. Rosenthal更立下《紐約時報》同人至今奉為圭臬的「不可隱名」採寫守則,再三強調新聞必須把消息來源端明,至低限度要說出消息來源的身分,絕不允許「消息人士透露」這些字眼見報。這些人才使得《紐約時報》從古巴危機的灰燼裏浴火重生,得享盛譽至今。
4 m( O3 i' A: U2 V9 b6 Jos.tvboxnow.com
) _# f; N. A" u" r: m1 oos.tvboxnow.com古巴危機後浴火重生
5 K& {2 g2 W3 p: E1 {
3 _* M# A& i, V: f! K7 ?tvb now,tvbnow,bttvb《紐約時報》在這批精英日以作夜工作之下,成了美國意識形態的一面大旗,它不親共和民主兩黨,但它的立場毫無疑問充滿悲天憫人的自由派色彩。美國幾次社會論戰,從黑人民權運動到婦女墮胎權利,全國一頭扎進喬治布殊的反恐戰爭之時,《紐約時報》提出了個人自由在反恐狂潮裏幾遭淹沒的質疑。這遠遠超出了一份報紙的應所作為,成為足以閱讀社會走向的燈塔。我每天從iPad讀到的《紐約時報》是文字清新的新聞寫作,是醒世的評論著述,九十年代《紐約時報》上讀到了形容NBA名將米高佐敦的最精彩寫作:「他把籃球從二維平面帶到三維立體空間」,二十多年後,我仍以此作為「好寫作」的標竿。蘇茲貝格榮光背後是大批默默無名的筆桿子,我只能在七十年代講述水門事件電影《驚天大陰謀》裏的《華盛頓郵報》場景,揣測距離《華盛頓郵報》三小時車程的《紐約時報》的種種。
6 W" r5 X. D1 C) ?: Y* zos.tvboxnow.com, @1 V$ C% w4 ~2 S. |
大報的「大」,是主其事者的胸懷及視野(vision),而非報紙大小的尺寸,若如是則貽笑大方矣。歐美不乏小尺寸的大報,紐約的《紐約新聞日報》(New York Newsday)是小報尺寸大報水平;全國報章《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也是小報尺碼大報內容,至於英國的幾份大報近年都推出小報版,法國的《解放報》也是如此。香港傳媒每年大篇幅報道的美國普立茲獎,《紐約時報》固是常客,但更多的是地方小報,他們在「公共服務」這項目往往壓倒全國大報,原因便是一則新聞推動當地社會的變革或去除惡務。華人愛以大比喻好比喻佳,小則往往用來指向差劣低俗,這種淺薄見識帶來社會價值的扭曲,更甚者是令整整幾代人都變成為豬。蘇聯時代有一個笑話,《真理報》沒有真理,《消息報》沒有消息;中國大陸在文革年代,黨報《人民日報》成了愚民的最大工具,銷量近千萬。《真理》,《消息》,《人民》都是十四吋乘二十三吋的大開尺寸,也就是世俗所言的「大報」。
0 h# }* ~7 O3 M: ^, L公仔箱論壇
% O4 k4 F# d/ l* l7 |8 n+ C朝日新聞的名副其實
& o: v) x% H! ]5 Etvb now,tvbnow,bttvb
  B7 F3 p* y! t3 ]# B日本朝野一片爭奪釣魚台主權聲音當中,《朝日新聞》上星期在第一版頭條刊登作家村上春樹的文章,對民族主義帶來的禍害提出警告。在中日廉價民族主義氾濫日子這樣做絕不簡單,是道德勇氣的彰顯。我想起了好幾年前,也是《朝日新聞》的第一版,社評委員會負責人船橋洋一的長文〈新聞的復興〉——自我檢討在太平洋戰爭年代沒有做好傳媒的角色,沒有遏止軍國主義冒起;自我期許成為一份更能反映社會真像的報章。在這一層次而言,我覺得,《朝日新聞》比起《紐約時報》,無論在報紙尺寸以至於胸臆視野而言,是於心無愧、拿得出來的大報。
* W5 c9 `( g& e/ L! R$ Ztvb now,tvbnow,bttvb
2 K! J+ {+ j9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V! q2 v/ C3 d* a: v6 ?! S: 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