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抗旱大豆 中大突破 發現失落基因片段 成果刊《自然遺傳》
研抗旱大豆 中大突破 發現失落基因片段 成果刊《自然遺傳》2 D$ t4 [6 ] R/ D
$ U7 N* P0 ~5 L& E植物基因之父、中文大學生物學研究講座教授辛世文領導的「大豆回家」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長期耕種令大豆失去了野生大豆的優良基因,例如抗旱及抗蟲等特質,以致擁有種植大豆歷史達5000年的中國,近年要向外國入口大豆。研究成果獲學術期刊《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雜誌刊登為封面故事。
1 k( {5 r6 K& M0 ~0 s5 Uos.tvboxnow.com; K2 t/ V( }- ^+ _
研究團隊表示,上述發現有助進行更深入研究,找出耕種如何令大豆基因轉變,另一方面亦顯示野生大豆對改良大豆基因起覑舉足輕重的作用,應保護野生大豆,以免在偶然機會下,誤與人工耕作的大豆雜交,令「純種」野生大豆受影響。* y. A1 Q4 `9 ?! _
tvb now,tvbnow,bttvb. _( M/ N3 y( \
野生大豆有助改良品種
" E5 i( j7 N. P* c辛世文今年中曾接受傳媒訪問,他指研究目的嘗試尋回失落的大豆基因,長遠令中國生產的大豆還原為野生大豆,因此將研究項目名稱定為「大豆回家」。資料顯示,全中國市場每年平均需求5463萬公噸大豆,但全國僅生產1500萬公噸,其餘進口,當中七成來自美國,進口額約達7000億港元。
2 x5 M2 q* e6 P9 N, v1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 F3 Q2 C" c, Q7 J: `* Hos.tvboxnow.com研究項目從亞洲及外國蒐集了31種大豆,當中包括17種野生及14種人工種植大豆,分析了9億對配對末端基因,發現人工種植大豆損失了28個擁有抗蟲及抗旱等特質的基因片段。
8 G. I0 ]8 Q8 M6 C公仔箱論壇
, E2 p! a; s5 z3 uos.tvboxnow.com耕種中漸失優良特質os.tvboxnow.com0 v& w+ ~- O) Q9 G5 D
研究分析,野生大豆與人工種植大豆,可能來自同一祖先,但大豆以閉花受精方式繁殖,缺乏機會與其他大豆繁殖,本身已有機會減低物種的基因多樣性,人工耕種活動有可能令情惡化;人工種植大豆通過篩選,以保留某些特質,配合不同環境的耕種模式,但這樣做會令大豆出現基因轉變,逐漸失去一些優良特質,例如抗蟲及抗旱能力,中國大豆的產量亦因而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