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鄧惠欣﹕自願驗毒計劃 在語言上的暴力傾向

校本自願驗毒計劃既然被認為是一件「好」事,為什麼惹來那麼強的反彈?筆者認為那是官方在用語上欠缺了敏感,不覺察到驗毒這個名詞所隱含的侵略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W1 o  `  W5 @  b9 O/ c

& R3 y" ]5 _# S有電台主持人及家長認為,驗毒計劃的措施沒有不好的地方,只要過了驗毒的測試,便可以還自己一個清白,因而甚至建議,整個家庭都應該去驗毒。同樣的邏輯,一些官員亦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加入驗毒的行列,有點為善不甘後人的姿態。不過,校本自願驗毒計劃的本質是否一樁善舉?這樣去合理化驗毒的意涵又會否扭曲了教育的過程?公仔箱論壇1 c5 L! L( U2 C& h

- k  [; [2 L' Z+ D0 Stvb now,tvbnow,bttvb
1 @9 O" r+ ^, D' M- q9 p& L+ E校本自願驗毒的意涵公仔箱論壇- [9 S$ X# T! x/ y, K0 }) [( o. A
在校園內吸毒之風似不受控制的情况之下,一般人都會認為,政府應該也要做點事情,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想法。不過,把「自願」、「驗毒」、「計劃」三者放在一起卻是一件甚為滑稽的事。因為,一般計劃的目的理應是要去推廣一些正面的意識,但此計劃在用語上傾向於侵略性,強調驗毒多於禁毒或抗毒,在實際的行動上把所有的學生都變成為被懷疑的對象,送到審判台前,即時帶來不被尊重的感覺,使「大人」(包括教育官員、老師和家長)與學生的世界對立,這種意識怎會是正面的?對學生來說,更不是一件善事。公仔箱論壇3 P9 V2 F1 \7 r- K; ~
. `# T# _8 y) f
驗毒,不論是自願與否,與驗豬流感和驗愛滋病毒不同:若是後者,在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病毒的情况下,當然要透過檢驗得知,才會安心,政府因應需要而提供服務,必然會得民心;前者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涵,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清楚自己是否有吸毒的習慣,因此,此計劃要求同學驗毒的目的實質上並不是為他們求安心的目的而設,說要向大眾交代自己是清白的這個借口更是無稽之談,是一種擾民的歪理,將會使校園受到一種「白」色(「白粉」乃毒品的俗稱)恐怖的氣氛所籠罩。7 W, L2 ~; [- S( z7 m; |
tvb now,tvbnow,bttvb0 G/ O  F& f2 S. C, c) ^6 g

; A; n7 }4 h3 C1 k自願驗毒的智慧剖析os.tvboxnow.com6 Y2 O! F# @& X8 j
又說,把驗毒改為自願驗毒,便能消除不尊重的質疑,這種思維也難以叫人信服,原因並不複雜。首先,有吸毒習慣的學生會自願去驗毒嗎?答案應是不會的,因為不驗也可以知道(只是想知的人不知);第二,沒有吸毒習慣的學生會自願去驗毒嗎?答案不該是會與不會的問題,因為,除了要滿足要表明清白之身這種言論以外,那只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第三,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吸毒習慣的學生會自願去驗毒嗎?若真的不知道,如不清楚是否患上豬流感一樣,答案是會的,但是,世上不應該有這樣荒謬的事情,因為,應該沒有學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吸毒的習慣,奇怪的是,自願驗毒計劃的對象好像就是以這一類不存在的人為目標。
$ R. c, Z1 a* ?) H. I  v6 J* N7 u8 c1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k' [5 }4 ~+ {. |5 @1 _1 |7 Z5 ]" K
從宣傳的角度來看,這個計劃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把全城對這件事的注意力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升了很多,但在教育的意義上,卻值得商榷,冒着破壞多種關係的危險去換取即時眼見表面的效果。恐怕,我們的「大人」把焦點放錯了吧,需要看重的對象應不是毒這個概念,而是學生本身:強調驗毒只會把學生放在受操縱的位置,在語言運用上帶有侵犯性,若稍為「微調」一下,高舉抗毒卻能與他們結盟。相信,教育界在這件事情上可以擔當重要的中介角色:與學生結盟抗毒,而非與他們對立,迫他們驗毒,起碼在語言上不要令他們遭到暴力的對待。tvb now,tvbnow,bttvb( b% V% h& l- y

5 R& i7 O. g; Qtvb now,tvbnow,bttvb香港教育學院政策及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