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靠抽菸、酗酒紓壓?恐增肌少症和骨鬆風險,甚至釀衰弱症、憂鬱症

靠抽菸、酗酒紓壓?恐增肌少症和骨鬆風險,甚至釀衰弱症、憂鬱症。
$ |" L  ^3 V* e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s3 A: @8 j, y
社會文明衝擊之下,現代人承受著龐大的生活競爭和工作壓力,讓生活和職場出現或多或少的不如意,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雖有先知勸告人們要常想一、二,降低失落感,但許多人承受壓力之下,苦不堪言,引來諸多疾病和挑戰,因而出現憂鬱症狀。有人想藉菸酒紓壓解愁,有道是「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的名句傳唱百年,但是您知道嗎?長期大量吸菸和酗酒會造成肌少症,導致肌肉無力和疲憊,影響肌肉的修補和增生,菸酒或許可短暫紓壓,但日後反而會加重憂鬱症的症狀。肌肉會分泌肌肉激素、脂激素、骨激素,對抗壓力和減輕發炎人體的肌肉佔體重的比例最大,男性約四~五成,女性約四成,肌肉讓人體運動、產生力量、產熱、維持姿勢等,且涉及免疫、內分泌、身體修復調節、能量代謝等,肌肉內的大量肝醣配合與胰島素的調節,是人體的重要能量來源;肌肉會分泌肌肉激素,與脂激素(由脂肪細胞分泌,調節其他組織細胞的代謝及功能)、骨激素(由骨細胞分泌,與肌肉和脂肪激素互動,調節代謝及功能)共同發揮作用,對抗壓力和減輕發炎。os.tvboxnow.com( |/ ^) t+ m5 \  h& U
長期吸菸和酗酒恐增肌少症、骨鬆風險,甚至釀衰弱症、憂鬱症可是日以繼夜的不良生活型式,包括吸菸、酗酒、晚睡、營養不良、氧化物增多、環境污染、不運動、暴飲暴食等,會讓這「三個臭皮匠」疲於奔命去幫身體抗發炎、去除氧化壓力、維護健康;為了紓壓解愁而長期吸菸和酗酒,會加重功能的故障,因而出現肌少症和骨鬆,肌少症與衰弱症的關係無庸置疑,但較少讓人聯想肌少症與憂鬱症的密切關係。
' l, k; w, R% y. a. X

+ f; m. Y4 ^! @3 x  vtvb now,tvbnow,bttvb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之一是有厭世的想法,日日夜夜的重心在於操心著心理壓力,想努力要克服壓力而不可得,弄得食慾減退,營養攝取不足,睡眠出現障礙,常需用助眠藥,但過量時會使人覺得精神恍惚,疲憊不堪,精神不濟、困頓、嗜睡,很少有從事運動的念頭,無形之中肌肉會減少,因而發生肌少症;肌肉讓人體運動,讓骨骼荷重,這些過程中會分泌肌肉激素和骨骼激素,或從骨基質釋出生長因子,促進腦內啡的分泌。
1 ]) u, v; w/ P* v4 c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o. w% \3 Z/ u& ]) l- W8 M$ B
公仔箱論壇& m( n% O5 y0 Q) a. r3 z' n
圖/肌少症和憂鬱症具有許多共同的風險因子,包括缺少運動,年老時體內的低度發炎狀態,神經荷爾蒙失調等。
! N8 ]% _5 b% J/ I+ h,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肌少症和憂鬱症具有許多共同風險因子可見肌少症和憂鬱症具有許多共同的風險因子,包括缺少運動,年老時體內的低度發炎狀態,神經荷爾蒙失調,當憂鬱症病人的活動量減少時,這些有利身體的因子隨著減少,不但引發肌少症,也會讓憂鬱症的症狀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久之更難以翻身。8 d8 _; V6 p: b$ E, x
os.tvboxnow.com. _; }) y5 b& ?+ G  S8 G
研究指出,肌少症老年人發生憂鬱症的症狀者盛行率自8%至87%,比對照組高出6.87倍(95%信賴區間 2.06–22.96),雖然也有研究證實兩者並無相關,但大部分研究支持兩者的相關性。肌少症會經由代謝和內分泌機制來影響憂鬱症,而憂鬱症會減少社交活動,加重肌少症程度,在診治此類病人時,必須同時列入考慮,才能及早診治。公仔箱論壇& l- y) g! i9 J0 O; O+ o6 l- W
獨居老人的生活常常被忽視,即使收入高,也常會因為年輕一代各自忙於工作應酬,並未注意退休的老人,當他們生病時,就只是安排看病、吃藥、接受檢查和手術;有形和無形的忽視老人,會增高他們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平時提倡運動來改善肌少症,重拾健康和歡笑,也可減輕憂鬱症的症狀。# i$ Q$ T" y3 R
公仔箱論壇, L! \" n7 q. M& s, d
運動有益健康的道理很多,運動讓全身血液運行良好,肺部換氣使含氧血液運行全身,也帶走代謝廢物,這是對抗氧化的最佳利器,也使肌肉的結構和骨骼結構更新,肌肉和骨骼本身的激素處於平衡狀態時,可減少心理和生理壓力,提升正面想法,因此運動常被運用來治療心理或精神疾病,若從改善肌少症的角度來思考,是很有其道理的。但也要考量老年人的體能,適可而止,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才能奏功。公仔箱論壇, Y! M/ Q: [& ~7 L3 E$ q

! Q5 r7 _: E' ~: j) [1 h  a1 D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