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第一個節氣(國曆8月7~9日左右),立秋到來也意味著夏天即將結束,秋天正要來臨,但此時盛夏的餘熱還沒有消除,此時也是俗稱的「秋老虎」,因此不少民眾仍然會覺得天氣炎熱。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彭溫雅指出,秋老虎的狀況可能會一直持續到白露節氣才會結束,等到秋分才會有明顯涼意。
5 `& P1 l2 w, I3 `6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立秋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運作規律,萬物開始由生命的成熟頂端走下坡,花木逐漸凋零,生機頓失,人的情緒也跟著自然界的蕭瑟走下坡,如果情緒與身體沒有跟著調和過來,常引發憂愁、低落的情緒。彭溫雅指出,這個時節特別容易會有悲傷、煩悶的心情,因此要特別注意調理心情。公仔箱論壇( O0 ~' b2 A) J
順應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天氣變化,「養、收」是入秋的養生原則,彭溫雅建議,秋天的起居調養,以「早臥早起、與雞具興」為原則,最好晚上10點左右就寢,早上6、7點就起床,多休息、不要熬夜,另外,秋天很容易出現咳嗽、氣喘、過敏等症狀,飲食上以滋陰潤肺為原則,可以多吃富含膠質、水分的食物,預防秋燥。tvb now,tvbnow,bttvb$ D0 U8 ?5 a1 a
查看相片
/ o) S5 o2 W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s.tvboxnow.com2 O4 ~8 z5 c6 K+ r' e$ s
. U4 F6 o% y* P# v, K
os.tvboxnow.com$ V3 s2 u0 K$ U6 P
龍眼中醫認為,龍眼性溫味甘,具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止瀉潤肺、止咳等功效,用於貧血、短氣、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脾虛等情況,明朝醫家李時珍對龍眼評價極高。
) e+ L) Q( {; y$ F% \* w9 @* Y2 D《名醫別錄》稱之為「益智」,言其功能養心益智故也。有滋補強體,補心安神、養血壯陽,益脾開胃,潤膚美容的功效。桂圓的糖分含量高,配搭其他食材也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Z" d7 s9 M8 P: w+ V9 p: M7 v/ g
龍眼乾果剝殼後,可與其他食品配製成羹、湯、粥等,也可將龍眼乾果摻在雞肉、鴨肉、排骨中燉食,可以增強體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彭溫雅建議,早餐可以來一碗龍眼粥,兼具補充水分與潤燥功效,是立秋節令的理想料理。吃粥有助於健脾胃、補中氣,令人一整天神清氣爽。
; w8 }0 L8 E0 H( E& a* |# l(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金針花中醫認為,金針性味甘涼,能緩解肺部燥熱、紓壓助眠。彭溫雅表示,中醫有五季入五臟的觀念,秋季對應到人體的肺部,如果在秋天容易出現肺部相關的症狀,經常因為燥熱流鼻血、咳嗽,金針花都可以適度緩解症狀。彭溫雅建議,體質偏熱的人,在秋季也適合多吃金針花來調整體質、緩解燥熱。. d) R0 a1 O) {' B. e
《本草綱目》記載,金針花含大量蛋白質及鐵質,有造血、補血、強壯臟腑機能、利尿、止血、消腫等功效。就營養角度而言,金針花確實熱量低且富含蛋白質,鐵質含量更為菠菜的20倍、萵苣的10倍,是女性「補血」的最佳食材之一。( f7 P/ B' F* _. ^( s& f+ D
水梨水梨性偏寒,中醫常用來清熱潤肺止咳,熱性體質(經常口乾舌燥、咽喉乾癢)的人可吃新鮮水梨,不過體質偏涼(脾胃虛容易拉肚子)或寒咳(痰液清而稀)的人不宜吃梨,建議這時可將梨芯挖掉,填入少許川貝蒸過再吃,可緩解水梨寒性。tvb now,tvbnow,bttvb: T9 ]# t0 K. i2 W8 j1 L
「這個時節吃水梨可以補充身體水分,達到滋潤效果,不過水梨生食和熟食功效不太一樣,如果是當水果吃,可以補充維他命C、預防感冒,若是煮成冰糖燉梨、魚腥草燉梨,會有滋補效果,適合久咳不癒的民眾。」彭溫雅說。
6 J, y, B& ?! y' c; S" w公仔箱論壇立秋穴道保養 可多按瞳子髎穴、天突穴 查看相片1 F1 N- T1 |; ?4 C% e
os.tvboxnow.com: j F! P2 c k" j7 |) M, g9 Q) s
8 s1 w* E. s8 G0 P% t# v3 T1 P; o5 w5 \+ ?/ Z
立秋時節可經常按壓瞳子髎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彭溫雅說,現代人普遍晚睡,再加上用眼過度,可以常按壓瞳子髎穴舒緩,也能緩解頭部兩側的壓力,而且瞳子髎穴走膽經,有助睡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 G. d. G3 } E* ]% j8 E- X
瞳子髎穴,位於眼睛外角旁1公分處,找穴位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可早晚各按一次,每次持續按3分鐘。
4 e& H4 a* o: B, o1 S2 Hos.tvboxnow.com 查看相片tvb now,tvbnow,bttvb- |2 \) g4 e" e;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k# m, B$ J% e0 I: H7 b
. \; @. Z9 K% e; \* J
公仔箱論壇+ J8 f4 Q. x/ t/ ^5 i. M
另外,彭溫雅建議,體質偏熱的人在立秋時節可以多按摩天突穴。天突穴位於胸骨上窩的凹陷處,可用拇指按在穴位上,按壓時在心裡默數36下,然後按順時針方向揉9次,逆時針方向揉9次,總共做3遍,也特別適合久咳不癒的民眾,咳嗽時可以多多按揉天突穴,有助止咳平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