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蛇獴救港】香港真係有連登「護港神獸」 米埔專家「行開行埋都見到」


在香港生活的獴名為紅頰獴,視蛇及蛇蛋為食物。


網民期望以「蛇獴」圖像抵抗惡毒風水陣。


網上流傳,多款建築都加入了毒蛇意象,意圖影響香港運勢。


紅頰獴比較害羞,見人就跑。


東人工島形狀貌似蛇頭,從大嶼山望向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與東人工島,形態就像一條毒蛇游出海面。

相傳,香港被佈了「毒蛇陣」,不斷以蛇形建築物吸乾香港靈氣。有高人在網上指點,要破解這些風水陣,就要「以形破形、以意破意」,以蛇的天敵「蛇獴」圖像沖散毒蛇能量。所以繼pepe、連登豬之後,「蛇獴」漸漸變成新一代「護港神獸」,越來越多人畫蛇獴公仔周圍貼,甚至轉做facebook頭像或者手機屏幕。但其實不但有虛擬的獴,香港也是有真正的野生獴。

獴科是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包含眾多不同品種的獴。現時流行的「蛇獴」肖像到底是哪種獴?網上眾說紛紜。最為人熟悉的獴,必數卡通片《獅子王》裏面的丁滿,丁滿是狐獴,是生活在非洲的獴類,可愛外形迷倒不少觀眾。不過狐獴主要食昆蟲,不符合「蛇獴」的食蛇目的;另一種說法認為,「蛇獴」造型是參考灰獴。灰獴擁有殺死毒蛇的能力,符合角色設定,不過灰獴在印度生活,而在香港生活的獴,叫做紅頰獴。

本土神獸 紅頰獴長居米埔
紅頰獴和灰獴外形上差不多,最明顯分別在毛色上,灰獴是灰色的,紅頰獴則是偏啡紅色。紅頰獴體形細長,頭形尖長,擁有跟身體長度差不多的長尾巴。四肢短小,體形不大,大概是一位成年人肩闊再多一點。紅頰獴有抵禦毒蛇的能力,可以承受到小劑量的毒液,加上身手敏捷,能夠避開毒蛇攻擊,豐厚的毛髮亦可抵禦毒蛇噬咬,所以能把蛇及蛇蛋視為食物。

紅頰獴是居於米埔的野生動物之一,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米埔監察及研究助理經理柯嘉敏博士介紹,紅頰獴的壽命大約六年左右,在日間活動,喜歡獨行,但偶爾也會是媽媽帶着兩至四隻小朋友一起生活。紅頰獴平時會在地面散步,亦會挖洞居住,在新界地區、濕地、開闊的平原或郊野公園都有機會見到,「主要出現在米埔后海灣一帶,實質數字並不清楚,但牠不屬於瀕危動物。在米埔,出出入入都有機會目擊到。」除了紅頰獴,香港尚有另一種野生獴叫食蟹獴。但那種獴類比較神秘,很難遇見。

平衡生態 90年首次出現
紅頰獴並不是香港原生物種,大概1990年才首次發現,來歷不明,估計可能是有人蓄意放生,或者牠自己的生活範圍擴散了來到香港。紅頰獴受第170章香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不可以捕獵、買賣或管有,亦不可以蓄意干擾牠們。柯博士指出,生態學上講求平衡,獴的存在對毒蛇是制約,「獴科的動物在生態上會吃蛇、雀鳥、青蛙、老鼠,所以在生態學上,可能都是在控制這些動物的數量。」

不過她亦強調,如果在大自然刻意引入物種未必是好事,「外國有例子試過,例如在夏威夷一些島嶼,有些農夫想控制在甘蔗田上老鼠的數量,於是刻意在外地引入獴這種動物。但因為小島原本沒有獴,而獴亦不單止會吃老鼠,亦會吃其他生物。在引入獴到小島的時候,獴吃掉其他雀島的蛋,變相影響到當地生態。」柯博士提議,如果香港朋友喜歡紅頰獴,有兩件事可以做,「紅頰獴比較害羞,通常見到牠,牠都會轉頭跑掉,大家可以靜靜地遠距離觀察。如果希望繼續有紅頰獴在香港生活,只要繼續維持牠們的自然環境,保護牠的棲息地就好了。」

記者:李珮禎
攝影:周芝瑩
部份相片由WWF提供
1

評分次數

  • prodigydou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