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蘋論:痛悼英年早逝的德先生 - 李平

公仔箱論壇9 p: e7 K' E0 O

; W  a% Y2 v4 M( U& X) W" }tvb now,tvbnow,bttvb中國近百年歷史最大的慘案是甚麼?是國共內戰、日本侵華,還是三年大饑荒、文化大革命?不。最大的慘案是德先生英年早逝,它從1919年面世,到1949年被愛國愛黨的毒藥毒死,年僅30,並因此引發大躍進、文革等慘絕人寰的悲劇,並因此摧毀香港民主普選之路,並因此讓中國新一代青年步入「聽黨話、跟黨走」的帝制陰影。
3 o. d# z7 K  ]0 Z4 }! [: B公仔箱論壇" n1 [' i6 ?0 `$ ~

/ u5 V( h/ _2 gtvb now,tvbnow,bttvb行反右文革之惡 戴德先生面具公仔箱論壇0 ~6 V) q4 X( C
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是新文化運動乃至五四運動的兩面旗幟,但遲至1919年才正式在中國面世。當年1月15日,《新青年》雜誌創辦人陳獨秀發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文章,指雜誌備受非難「只因為擁護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他既感慨「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又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tvb now,tvbnow,bttvb) P* R% p0 k2 N$ j: A

9 _3 `) p- H, \+ M: f後來成為中共創黨總書記的陳獨秀可能始料未及,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但沒有被他們引到光明世界,反而被他創立的黨用作號召推翻國民黨統治的工具,但在1949年建政後就把德先生關進全國政協的牢籠,用愛國愛黨的藥毒死了。此時,德先生只不過在中國面世30年,正當英年。公仔箱論壇6 s# X  m# H7 E: K) [8 _" p

7 E( J3 q5 T5 m" ]2 Y6 m4 u可悲的是,德先生在中國英年早逝,70年來還不斷地受中共凌辱。從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名的反右派鬥爭到假人民專政之名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多少惡行都戴着德先生的面具。此前受德先生感召而支持中共建政的民主黨派,在經歷多番思想改造後,已徹底淪為中共的政治花瓶。尤令人不齒的是,哪怕是經歷了1989年六四屠殺後,中共血腥鎮壓民主運動已超越北洋政府對五四運動的打壓,堪比國民黨政府對民運的鎮壓,竟然還能腆顏宣稱:「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說,中國才是最大的民主國家,中國還是民主治理比較廣泛而又有效的國家。」德先生如地下有靈,聽到此言豈能不激到彈起?$ v; m( ~0 s2 E/ A5 ?7 Q/ p, e

2 `( M. F: j: N, c, Eos.tvboxnow.com竊領導五四之功 盜德先生之名 ; H. [" N9 l3 e

4 W2 a3 U  n% d9 T# h& ]1 ~os.tvboxnow.com德先生在中國誕生早於五四運動,更早於中共,中共既要竊領導五四運動之功,又要盜德先生之名,於是製造了愛國愛黨這味毒藥,把五四運動定義為中共領導下的愛國民主運動,並且一代又一代加以提煉,到習近平手上時已能冠冕堂皇地殺人於無形。他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大會上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發揚五四運動精神就要「熱愛偉大祖國,聽黨話、跟黨走」。說白了,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一切是習近平領導的,中國青年就要聽習話、跟習走。os.tvboxnow.com$ l: d9 a( N+ ], t' g

2 b5 m, v' T7 f+ A  T8 A中共如此大費周章地營造新帝制輿論,還要盛讚五四運動「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不是自相矛盾,而是臉皮厚過長城城牆,做了婊子還要立貞節牌坊。一如表面上為香港設立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的目標,實際上扭盡六壬顛覆香港百年殖民建立的法治和自由;一如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的清華大學在五四百年之際以鐵板圍起校內王國維紀念碑,只為了遮掩「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碑文。
! G3 g9 Z0 e$ ]7 O'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 K! y, v8 c1 Q+ o
陳獨秀當年說:「若因為擁護(德、賽)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哀哉,中共的首任總書記如能活到今日又不改擁護德先生之志,還有不辭斷頭流血之勇嗎,還能力撐佔中九子、雙學三子嗎?哀哉,英年早逝的德先生,何時能復活,引導中港走向光明?
- @) J( ~7 [% B! A# m7 }
5 P0 e. q: }0 B9 n7 y" Etvb now,tvbnow,bttvb李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