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4歲男性在照顧癌末的父親時,多次見到隔壁床在急救、及父親過世前的痛苦,心情受到嚴重衝擊,一直出現拉肚子、失眠、焦慮、恐懼、憂鬱等,甚至會回想是否是自己決定不急救而害死父親,感到內疚不已、無法原諒自己。情緒困擾也嚴重影響工作;為父親辦完喪事後,症狀反而愈趨嚴重,確診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由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情況大幅改善。
# z+ c0 ~/ P f+ Ttvb now,tvbnow,bttvb
4 v. z, @* z& y$ ]2 O! G4 G p公仔箱論壇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須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層面來治療,生理層面主要是藥物治療,抗憂鬱、抗焦慮藥物,或其他輔助藥物;心理層面會協助認知重建,幫助找出不合理的信念,並且去對抗,進而採取更實際的想法和行動來平衡情緒,配合行為治療讓患者能夠去面對與壓力事件有關的人、事、物、情境或情緒,以及種種會引起強烈情緒反應的事件。tvb now,tvbnow,bttvb+ k% |# _, @" J0 j& b, [
& v9 ^4 S+ _5 H社會層面讓患者和家人了解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以及可得到的幫助和治療,讓他們知道這樣的情況在重大災難之後是正常的,且經過一定的治療程序和時間是可以克服。 tvb now,tvbnow,bttvb( \' n5 `( @4 i: a: v& W
$ i7 f* J& p* K& e$ p* W* p公仔箱論壇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