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呼呼,每天從冷氣房進進出出,室內與室外溫差很大,如果外面走得很熱,汗沒有擦就馬上進入冷氣房,或者身體很熱時,還沒有降溫就猛喝冷飲,或沖冷水、吹冷風、冷氣等,這一些錯誤習慣,都有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發生。遠離危機有3個妙方,包括:注意小徵兆、飲食多熱性,以及揉按護心穴位。
" H% R5 L9 W0 Q6 r3 cos.tvboxnow.com
0 D3 p! X; j9 }. H( \1 e' Y" X公仔箱論壇心肌梗塞在中醫屬於心血瘀阻,是所謂的「寒證」,所以,為了預防發生心肌梗塞,建議攝取可以清血管的熱性食物,包括在春天可吃油菜、洋蔥、青椒、彩椒;夏天可吃九層塔、紫蘇、艾草、薑;秋天可吃油菜、落花生、栗子;冬天則可吃青椒、彩椒、紅蘿蔔、芥菜、香菜,並喝薑酒。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E8 J c0 R: f
, h2 c! N7 o) K% v,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 日常小徵兆多注意! v4 S. }% c5 t& s {9 L7 h
6 |; ?' t1 S% h8 t5 E4 S2 y公仔箱論壇「地瓜餐健康法」創始人陳堅真,在其新書《自然律例:地瓜餐創始人的養生之道》中表示,很多人以為心肌梗塞只是突發性的病症,無法預防;其實不然,只是往往輕忽日常的小徵兆。提醒大家,如果發生左乳頭上方一個拳頭處,或是手臂內側不時傳來疼痛感,可就要當心了,這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並且要特別留意天氣變化,平時也要注意維持飲食正常,避免病發。. H3 b: G# i Q* C' o* m
公仔箱論壇2 s# p# Y% z- [* L# v
陳堅真因為首先發現「地瓜」的營養價值,成為「地瓜餐健康法」創始人,引起一股地瓜旋風。除此之外,她也潛心研究其他天然食材,結合中西醫知識,融合成「自然律例養生法」,只要順著自然律例的方式生活,天然的食物就是最健康的良藥。* c- X2 Y/ q9 ~6 } n9 a
7 G4 k8 t5 g L$ l4 o9 M& M6 s保養心臟 按命門穴、極泉穴5 n# m# ~5 `6 c F g
3 a' t* z d0 I$ ^2 k6 q8 \平常也可以透過簡單的穴道按摩保養心臟,例如:按「命門穴」;如果是急救,可按「極泉穴」與「心區」部位。
0 Z+ S0 Y! W0 x. b$ f! d! ntvb now,tvbnow,bttvbos.tvboxnow.com& z, W9 J" F7 U8 U3 D' A+ T) I
【保養心臟穴位】:& E. a/ G. j# |' W* c
+ t7 ?7 ~2 h: w- N4 m+ C: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命門穴:「命門穴」在人體的後背上與肚臍相對的正後方,用手掌心按揉,能保護心臟、軟化血管。tvb now,tvbnow,bttvb8 Z4 o4 o3 S B% }$ G6 G, ]
os.tvboxnow.com( J# ~7 P: i% Z* M. _, L
2.極泉穴:「極泉穴」屬於手心經經脈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兩腋窩正中,在腋窩下的兩條筋脈之間,腋動脈的搏動之處。揉按此穴位,能有效治療各種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心絞痛、冠心病、心悸、心痛等。
|, C4 S" m! Q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5 i/ ~2 G) w
此外,也要避免過量食用寒性、辛辣溫熱,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喝酒的人也要注意,喝酒不僅傷肝,其實對心臟也不好,特別是飲用酒精濃度5%以上的酒類,會加速血液循環,刺激心跳加速。在酒精的催化下,心臟會越跳越快,會加速心臟的耗損。/ F% w. b U" \& E; x7 u; G
/ G: B# P R4 [os.tvboxnow.com保護心臟 避免寒性、刺激性食物公仔箱論壇 @7 h7 W; k% W5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x8 l' I7 w7 D) l, b' @
如果心臟偏寒,容易引發神經官能症、心絞痛、休克、心力衰竭、心律不整、身體虛弱;如果偏熱,也容易引發神經官能症、功能性心跳過快、貧血、虛弱、有些更容易引發尿路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口腔炎、舌炎、高熱脫水,避免以上的問題發生,平時飲食要注意避免寒性、刺激性食物。
. a. U. B" q+ g7 i0 ?5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A& k$ x, q; H; j2 C0 Hos.tvboxnow.com(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