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 十年帶動的公共領域tvb now,tvbnow,bttvb/ l* b/ M/ G" z$ G4 ]9 ~3 ?4 q
+ c/ D( t# G) |8 d- g2 Z
tvb now,tvbnow,bttvb2 d! U$ i2 v K$ h
os.tvboxnow.com, g! V+ e7 ~1 k8 Y$ [9 z0 _: C) P: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h2 N% P7 f1 g% Q) p" I
《十年》榮獲金像獎最佳電影。(無線直播截圖)
" h, M) X: i/ i4 t- i: \! c公仔箱論壇* x5 q8 h r5 x" V$ _6 e# X
為什麼《十年》如此不完美仍然值得獲獎﹖這篇文章並不是要了為《十年》獲獎找理由,而是要提出一個每個觀眾、每個評審都應該問的藝術問題︰什麼是好的電影作品﹖什麼是好的藝術作品﹖
8 H8 ?. z$ G$ M) t) utvb now,tvbnow,bttvb我覺得這不是因為現時香港的政治環境下有必要作「政治表態」,或要將美學vs政治作二元對立,又或者不頒獎便怕被指「河蟹」。而是,《十年》提出了香港市民/公民最關心的問題,引起社會關注,而這種全城熱播、全民討論,某程度上形成所謂的「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 N7 t2 w3 J3 d' R
0 ^: C: s4 \/ q
不知道除了Leonardo DiCaprio,有沒有香港電影業內的人也覺得獲獎是很重要的事情,並覺得不明白自己為何如此努力、技術高超,卻輸給一個如此amateurish的作品,因而覺得不公平。純粹作為一個觀眾,我覺得獎項不應該作為創作及製作的動機,電影製作只應該有兩個目的︰表達自我(創作)及/或商業(票房),所以電影創作人只有兩項任務︰忠於自我,以及忠於觀眾。但金像獎是一個地方的電影最高榮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並不應該只作為業內評選,而應該考慮更廣闊/更高層次的問題,例如作品在社會中的意義。公仔箱論壇# ^7 [% N7 l% T& }6 b2 [' {
( J0 g. S1 @/ f& P, G7 U; X" Vtvb now,tvbnow,bttvb的確《十年》拍得有如學生習作。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在訪問中提到,他認為《十年》能入圍、獲獎,有情緒化因素,是社會效應,社會氣氛令電影産生巨大迴響,而他覺得電影未能達到某些獲獎的指標。這評論並非無道理。公仔箱論壇# b- w' \' C. a% U2 d H, {
; W' i4 I, |# W) }( M8 J
而且論《十年》所提出的社會政治議題,電影故事中本身的討論也似乎頗為簡化,未能很深入、較全面地剖析問題,未能透過故事達到一個較完整、convincing的結論,只能說停留在「拋磚引玉」的層次。
" D; {( p% m' t* x4 ?# ]! J2 j0 Y W7 ~3 f& ]; x
《十年》的票房是成功的,但當然純粹把票房成功等同於好電影是很有問題的做法。不過,《十年》的成功,在於票房成功的同時,引起對社會政治議題的思考及辯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M/ v( D; H5 x) l% T7 `
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的理論,其大意是在理想的民主社會中可以在這樣一個空間自發、自由、理性地討論公共議題,甚至形成共識,影響權威,這也有讓公民由重商主義、專制主義中解放出來的這樣一種政治功能。有人認為完美的「公共領域」始終只是理論,現實中並沒有真正出現,也有人指十八世紀歐洲沙龍那種文藝聚會有一點近似「公共領域」。! G, r, O0 _6 g ]1 d
# f5 }9 _# n) n( xtvb now,tvbnow,bttvb「公共領域」理論後來影響在於,讓不少人思考,有沒有可能讓現代的文化機構成為一種「公共領域」。例如在西方藝術領域,人們在討論藝術館、藝術展覽也應該成為「公共領域」,有人提出,藝術展覽要成為真正的「公共領域」,就應該展出極具爭議性的那種作品,刺激所有觀眾,讓他們參與辯論,「公共領域」的目的不是要達到和諧統一的論調,而是要不同的言論互相碰撞,所以展示的作品要極端、尖銳,要讓觀眾看了有反應,可以是憤怒,可以是其他。而巧合的是,這樣的作品往往是當權者害怕的。
; T; W: {% @: f5 s) W/ v5 c
; U+ F$ a. o3 h( z o U0 ?; p從這個角度而言,黃百鳴回應《十年》獲獎時說︰「不如我拍個尖銳啲嘅題材,我就攞最佳電影,我使乜要咁畀心機去做好一部電影?以後香港電影仲點會進步?」他此話前半部分說對了,後半部分說錯了,正正是尖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而且,他憑什麼說尖銳的作品就不用用心拍﹖如果黃百鳴拍得出尖銳的作品引起社會迴響,我會選黃百鳴的作品為最佳電影。& C8 D" o. D4 z/ f6 _7 W3 k( \9 m, R
4 g9 ]1 s7 R) W! x3 l! ?7 Z所以,《十年》的成功在於,它刺中香港觀眾心中痛處,並引發了討論。爾冬陞大導演及其他電影界資深前輩,實在不應該擔心政治「綁架」電影,或者他們應該多讀讀先進的文化、政治理論,了解一下現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藝思想是怎麼一回事。
6 p8 c- Q5 K/ H6 g7 H6 r5 R9 y
# }$ X) e/ d* P; @: F+ V而《十年》的獎,不只是頒給創作團隊,而是頒給所有有份參與理性討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