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九五○年代以來,台灣就是美國高等教育擅場之地。中華民國政府中的高官畢業自美國高等學府,且獲得博士學位的比例,甚至高過美國政府的內閣閣員。這本來就不是正常現象。但是近二十年來,由於台灣推動教改,高等教育膨脹過快,導致大學素質嚴重滑落,形成高學歷卻低成就,以及高學歷卻反知識的奇特現象。 這幾年,貧富差距擴大,政府施政面臨信任危機,高學歷的閣員面臨民粹衝擊和媒體抹黑的困境。尤其出身自高等學府的政務官和決策官員,更面臨輿論界的強力撻伐和冷漠批判。但由於政治人物不分藍綠,絕大多數出自高等學府,因此就形成了一種高學歷卻反知識,以及高級知識分子民粹化、甚至彼此惡言攻詰的現象。 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教育部長吳思華的決策時指出,奇怪的很,郝龍斌、朱立倫和柯P這三位台大背景的教授竟然說服不了一位出身政大的教育部長。很顯然,這是要用民粹的直白語言,凸顯三位高級知識分子背景的首長高人一等的優勢地位,而教育部長學術出身不如他們,卻竟然還敢固執己見,背離他們所代表的民意。換句話說,在柯P的眼裡,高等知識分子之間還是存在等差秩序的。 這正是儒家文化圈重視高學歷卻又追求民粹的特異現象:話語簡單質樸,儘量貼近民意,但專業靠邊站,知識無用論,而出身背景卻很重要,等級身分明確,至於選票基礎則要排在第一位。簡言之,就是讓聯考精英按成績排序來治國,但是卻要少講專業學問,多幾分俚俗訴求,而卓越的出身卻是出頭的先決條件。 這和英美式的民粹政治完全不同了。美國民選政治最討厭學術蛋頭,除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威爾遜外,美國總統罕見學者出身。什麼碩士、博士都無大用。近來一些成功的社會精英甚至連大學都沒念完。換句話,所謂民粹就是和一般民眾一個樣子,絕不要什麼專家治國。且看:卡特總統是軍校畢業的花生農夫,雷根是二流電影演員,老布希是石油商兼情報員,柯林頓是花花公子型律師,小布希是法律學院的三流學生。他們都不是什麼知識精英,而是平凡的政治人。 至於拉丁美洲的民粹型領袖,阿根廷總統培倫是職業軍人,委內瑞拉的查維茲亦然,智利被政變除去的總統阿葉德是醫生,巴西的魯拉則是僅受過小學教育的工人領袖。當然,魯拉的前任是國際知名的社會學者卡多索,但這並非常態。 由此可見,台灣政界的人才來源實在太過狹窄了。現在雖然有民粹化傾向,但政治人物中卻少見出身工人、農民、中小企業和草根階層人士。如果只看政治人物高學歷而實際上卻反智,尤其是反對科層專業知識,罔顧政治實務經驗,甚至進一步還要去比是哪一所大學出身講的話才夠力,那恐怕就真是「讓聯考定終身」了。這可不是真正的民意主流和責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