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豪取十三個縣市,加上柯文哲在首都的大勝,泛綠執政版圖大幅擴張。因執政黨的不得人心而暴得勝利,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並未被欣喜沖昏頭,表示「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並強調會以國民黨的失敗為警惕。然而,觀察選後一個多星期以來民進黨新科縣市長們的言行,卻似與此背道而馳。老實說,分析這次選舉結果,固然可以說國民黨敗得一點都不冤枉,但是民進黨能宣稱自己贏得理直氣壯嗎?恐怕不然!原因無他,國民黨這次落得一敗塗地,主要是中央執政成績欠佳使民眾失望,讓許多人覺得「投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若要宣稱自己做了什麼大獲民心之舉而贏得勝選,只怕會招來訕笑。也因此,蔡英文對勝利當頭而保持審慎的低調,是正確的態度;因為她了解這只是一次民意對執政黨的倒戈,而不是全民對民進黨的心悅誠服。更何況,馬政府施政之難以施展,其實有很大成分是受到民進黨的激烈掣肘所致;這筆帳,這次選舉無法清算,並不表示下次選舉不會被提起。然而,正當輿論全面檢討馬政府施政缺失之際,民進黨不少人卻抑不住勝利的狂喜,而不斷露出驕態,甚至表現出唯我獨尊的倨傲。最明顯的例子是,民進黨新科縣市首長勝選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向選民談如何為地方創造財富,而是集體向中央政府叫陣,揚言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和《行政區劃法》的修法,向中央搶錢、搶權。從政治面看,這是民進黨「以地方包圍中央」的一貫策略;但從經濟面看,這卻是地方政府「拙於生產、巧於爭錢」現象的進一步惡化。民進黨長期執政的一些縣市慣於濫用社福措施討好選民,卻又屢屢否決相關的建設開發,導致財政越來越困窘,債務越積越多,失業率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各縣市若不開發經濟出路,一味想對中央政府趁火打劫,台灣的經濟和財政豈禁得起這樣「弱中央、強地方」的掠奪嗎?民進黨勝選軍團另一項急如星火的聯合訴求,是呼籲「釋放陳水扁」。陳水扁的身體狀況是否能獲保外就醫的機會,理應經由專業的評估決定,但民進黨縣市長的訴求,甚至故意將扁案政治化,明示或暗示扁案是「不公平審判」的結果,是個「冤獄」。這種態度,是試圖用政治手段干預司法,並誤導民眾對正義的認知。除了發起包圍中央的戰爭,泛綠新百里侯也開始以對抗的姿態,試圖推翻一些既定的建設計畫。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柯文哲聯合宜蘭縣長林聰賢要求對四月核定的「北宜直鐵」路線翻案,要求採「最短路線」,為了搶八、九分鐘的時間,寧可賭上翡翠水庫的安全與品質。柯文哲自許聰明過人,他要質疑或推翻什麼都理直氣壯;但是,這些路線的規劃與選擇早已經過不同環境、地質、生態專家的多少次辯論,憑什麼一名外科醫師覺得自己的才智可以壓倒這些專家?「北宜直鐵」遭到質疑並非特例,桃園和基隆也有類似情事。桃園市長當選人鄭文燦要求推翻已定案的「南桃鐵路高架化方案」,要求改採地下化,甚至不惜以停編桃園要負擔的一百億元為要脅。基隆的林右昌則堅持捷運延伸至基隆之規劃,必須改採「板南線延伸」,推翻由「汐止民生線」延伸的行政院原決定。這兩項建設要如何選擇,容或見仁見智,但除了計畫本身的條件及可行性,問題主要都在經費是否容許;試想,若全台各地都要求以最高預算執行最佳計畫,政府財政哪裡足夠支應?如此一來,豈不要犧牲其他地方的利益?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涂醒哲執意將嘉義市的「垂楊路」更名「陳澄波大道」,理由竟是垂楊二字「有損男性雄風」。涂醒哲在選前提出此議時,曾一度讓他的選情跌落谷底;選後各方認為此議可以休矣,但他竟然堅持將此案交付公投。改掉一個有歷史記憶的路名,真是施政優先重點嗎?民進黨在「重返執政」的路上大勢看好,如果這些諸侯們一味採取「對抗模式」來慶祝勝利,而不是透過良性的「治理模式」來爭取人心,絕非明智的選擇。那天蔡英文在勝選演說中說:「人民給予我們的支持,也隨時可能被收回」;她知道最難的是最後一哩路,但那些狂傲的縣市長在乎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