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患者應注意飲食調節。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中醫將缺鐵性貧血歸屬於萎黃、積黃、虛勞等範疇。氣血虧少者容易出現臉色蒼白,如有氣虛現象者,還有影響到排便稀溏的現象。飲食應增加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C的食物,以及加強鐵質的吸收。
- Q. \$ O' y4 m9 k中醫師陳萍和表示,中醫認為,氣與血,可說是一陰一陽,互為根本而互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血虛可能影響氣虛,氣虛也可能影響血虛。氣血虧少則不能上榮於面,出現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偏於氣虛,則伴隨倦怠肢軟、納少、便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c( m1 {5 r- C. O# n" {
陳醫師表示,缺鐵性貧血的病人需要調節飲食,並及時治療胃腸道等原發病,增加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C的食物攝入。同時注意精神調節,情志失調日久可能影響脾胃功能,進而導致鐵的吸收不足,而引起貧血。改正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尤其小兒及婦女。如為孕婦,應在妊娠第24周起補充鐵劑。有胃腸道疾病者,如胃炎、腸炎,痔瘡等應積極治療,以去除鐵劑吸收不良等病因。
' R7 F1 l0 e3 ?' E6 t* b& I) s7 [缺鐵性貧血常見「虛證」症候。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此症應治療上以「補虛」為大法,健脾益氣養血。同時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配合加用富含有鐵劑的食物等,才能取得較好療效。tvb now,tvbnow,bttvb, ?- Y }# s2 L9 _
陳萍和表示,此症一般病程較長,且多有明確病因,如飲食偏食,失血等,因此首先需辨明病因。中醫辨證治療上,針對「脾胃虛弱」者,可見面色萎黃,易疲倦無力,消化差,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緩。治療可配合益氣健脾養血,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面色萎黃、身倦乏力等氣血虛弱明顯者,可適當加入何首烏、當歸、紅參、黃耆、阿膠以補益氣血。食慾差加萊菔子、雞內金、焦三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L' ]/ b1 G! l" d, {; n" t
陳醫師表示,若屬「心脾兩虛」者,可見面色萎黃或白,身倦乏力,心悸氣短,失眠健忘,納呆,毛髮乾枯脫落,指甲脆裂,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應配合健脾益氣,養心安神,可用歸脾湯加減。血虛較明顯者,可加何首烏、熟地,夜寐欠安者,加合歡皮、夜交藤。os.tvboxnow.com) N0 B/ [* s9 o
以及「脾腎陽虛」者,常見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手腳冰冷,唇甲淡白,全身浮腫,心悸氣短,疲倦無力,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或有齒痕,脈沉細。可配合溫補脾腎,益氣助陽。可用實脾飲合四神丸加減,具有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