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王健壯:國會不能助總統為惡

酒駕肇禍令人痛心,但總統主張對酒駕者施以預防性羈押,更令人痛心。 馬英九要嚴懲酒駕並無可非議,但他說「抓酒駕要像抓江洋大盜一樣」卻有誇張之嫌;他主張「超過酒測標準就立刻移送,讓酒駕者失去廿四小時自由」,證明他對人權僅一知半解;他宣稱「假如有人質疑違反人權,不管是到大法官會議或司法院,我都願意出庭」,更是明顯逾越了憲法的權力分際。
7 p  I# H( i  a. q( L公仔箱論壇馬英九是法學博士,何以竟提出有違憲之嫌的主張?可能原因是他想回應民意。「葉少爺」酒駕撞死婦人,以及英商林克穎酒駕撞死送報生事件,都曾引發強烈民怨;就像每次發生殺人事件,法務部即會順應民意槍決幾個待決死刑犯一樣,馬英九也援引這種回應民意模式,主張修法改以提高刑期與預防性羈押手段,來嚴懲酒駕。os.tvboxnow.com% V; W  O+ X0 j0 B. p' k( x
而行政院對馬英九的主張更是如響斯應,政務委員羅瑩雪趕在春節前夕邀集相關部會開會,達成降低酒測標準、提高酒駕刑期及增列酒駕為預防性羈押事由等共識,並且決定由立委提案修法,在二月底前就列入立法院議程。% ?! d  b) l4 N# q: T2 X
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立法院一連串急急如律令的動作來看,很可能在不久之後立法院就會通過幾項法律修正案,這些修正案表面上滿足了民意要求,但骨子裡卻明顯有違憲之虞,讓台灣立法史上又多了一項「國會立法侵犯人權」的實例。
% d9 q& v: c  i& N/ T* d; z2 @- b, p公仔箱論壇羈押可分為一般性羈押與預防性羈押,一般性羈押即重罪羈押,目的是為了保全司法程序;而預防性羈押卻並非以保全為目的,而是為了預防犯罪。這兩種羈押的性質雖不同,但結果卻一樣:人民的人身自由被政府以強制手段限制甚至剝奪。
( y0 ?. z( v# k- W6 R/ V( J8 pos.tvboxnow.com但稍有司法常識的人都知道:羈押是干預人身自由最大之強制處分,它是例外,而非原則;是為了偵審,而非處罰;也是最後手段,而非優先手段。更何況大法官釋字第六六五號解釋,連對重罪羈押都祇勉強作出「合憲限縮解釋」,遑論更具爭議的預防性羈押;如果日後有人打憲法官司,可以想見對酒駕者施以羈押的法律,很可能會被大法官判決違憲。
0 U! A& a0 |0 m0 f8 |% h%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馬英九雖然以美國在八○年代即已有預防性羈押來合理化他的主張,但他有所不知的是:美國最高法院雖然在一九八七年的一項判決中,裁定八四年制定的《保釋改革法案》中的預防性羈押並不違憲,但這項判決卻也將預防性羈押限縮在「祇能在最嚴重的犯罪情況下方得為之」,而且不應變成一項刑事懲罰。但馬英九的主張卻是讓觸犯輕罪的酒駕者被施以預防性羈押;而且他說「讓酒駕者失去廿四小時自由」,更明顯是把預防性羈押當成刑事懲罰,可見他「以美喻台」顯然是不當類比。
# X' ]! K9 c+ h' h/ ~6 T7 d8 Ptvb now,tvbnow,bttvb現行《刑事訴訟法》對預防性羈押事由採列舉方式,但其中所列舉之竊盜與詐欺罪等事由,因不屬於重大犯罪,早已備受法界批評而主張修法廢除。但該廢而未廢,馬政府卻又主張增列酒駕為新事由之一,反而讓原本應該緊縮的羈押事由更加擴張。但政府以違憲侵權的方式來回應民意,這種代價與以預防性羈押懲罰酒駕者一樣,都不符比例原則。
4 L' M8 ?  U/ V. f7 Ios.tvboxnow.com「國會不得以預防性羈押來懲罰有危險性的個人」,立法委員必須要有共識:絕不能讓預防性羈押酒駕者的修法過關,否則就是國會助總統為惡。
8 f8 R  N) T+ p- ^1 Q6 D( f$ h(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 A0 R# F: H1 `8 h: }9 d) p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s! S  d) ^, R4 B" ~# N6 a0 h5 H9 L

0 k8 R0 y0 X+ ~' ^& ttvb now,tvbnow,bttvb* U) v! j: C- w: H* H7 N, J1 T
【2013/02/17 聯合報】tvb now,tvbnow,bttvb4 a* C4 p9 M' v8 }5 _

8 }4 P, w% x6 f& W1 b* z2 kos.tvboxnow.com
# S# T* p! \$ N  Z7 a;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