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價去年陸續上調,物價飆、薪水凍,成為去年頭號「顧人怨」政策。為示改革決心,經濟部派出兩位次長接掌台電、中油公司董座,也邀集產官學界成立「台電及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力行開源節流。 遺憾的是,政府未打鐵趁熱改革績效獎金制度,卻在大方發完年終獎金後,才喊出要與民「共體時艱」。這種作法,不免讓民眾有「被揩油」及「政府不誠實」的感覺。 國營事業績效獎金與經濟表現掛勾,並非新議題。早在二○○九年,經濟部即提出應與經濟成長率連動之議,但因事涉其他部會國營事業是否一體適用問題,意見分歧,隨即銷聲匿跡。 去年油電雙漲風波,重新燃起社會大眾對國營事業改革的期盼與呼聲,經濟部才跨出了一步。然而,納入總體經濟指標,績效獎金隨大環境連動「下修」,甚至不排除不發,是否是一勞永逸的作法,答案恐怕不是肯定的。 根本問題,出在國營事業「官不官、企不企」的曖昧定位;經濟部國營事業既具備一般公司的營運特色,卻又因若干事業先天獨占或寡占特質,背負政策壓力。 經濟部長施顏祥坦言,油電事業經營只要一天不走向正常化,回歸市場機制,績效獎金怎麼發、政策因素怎麼計算,紛擾都會發生。如果經濟部始終拿不出辦法,恐怕只好請外面的專家小組來幫忙診治了。 「民營化」雖已納入長程改革目標,也列出具體時程表;但這塊燙手山芋考驗歷任部長智慧,廿年來不見任何突破。如果既無法民營化,又不痛下決心改革制度,一味在那裡拿「政策任務」強辯,這齣大戲明年恐怕還要重演。 - U. L; s- ?1 Q0 \+ k
* G: x( u# ^# I公仔箱論壇【2013/01/04 聯合報】
' p+ D1 R/ J2 I6 g0 {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H, J, a5 T: y. T4 K9 D1 ~6 h3 S
6 e7 ^ ]1 c5 Z7 L, ^. M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