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李偉才-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二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二9 S9 I4 H5 Y: P" ~" a( J

' Y! ?$ J: F( W, D- S; e3 S李偉才 - 新右回朝公仔箱論壇2 X) p! m, I! M. _% F4 H
信報  2012年9月4日
% u7 R+ Y  [2 L8 C# }公仔箱論壇" `8 }8 ^  [+ L: o3 w/ k3 B
昨天筆者指出,一九七九年戴卓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一九八〇年列根出任美國總統,是現代世界一大轉捩點。隨着而來的政策,不斷朝着削減社會福利、打壓工人權益,並向大商家、大企業傾斜的方向發展,這一變化,史家稱為「新右回朝」(the return of the New Right)。os.tvboxnow.com8 s3 S! y+ A. W$ s8 Q

" D0 o$ X. o' \公仔箱論壇為什麼說是「新」呢?原來直至那時為止,世界的經濟秩序基本上按照一九四四年所制定的「布列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運作。其核心是「金本位」(gold standard)的金融制度,以及平衡政府與市場力量的凱因斯主義(Keynesianism)。後者亦是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為了挽救三十年代經濟衰退所推出的「新政」(New Deal)的理念基礎。
* u1 `6 C2 G" ~; A/ w7 [' O! N% Z9 k
3 c6 n& b; j9 Q' g) M; o5 N公仔箱論壇西方的右派一開始便對「新政」深痛惡絕, 並直斥羅氏為共產主義者。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們未有「圖謀復國」的機會。大戰後,他們的機會終於來了。一九四七年,一群深信只有自由市場才能拯救世界的精英分子,在瑞士一個叫「朝聖山」的度假勝地之上策劃如何改變世界。與會者包括他們的精神領袖海耶克 (Friedrich von Hayek) ,以及剛剛出道的年輕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 Z; w. a  Z6 C7 Z5 a: y7 M# C* r
os.tvboxnow.com( Y' [& o; r; c$ T, f, j
然而,事情的發展沒有他們預計中順利。 經濟學家薩繆爾遜 (Paul Samuelson) 於一九四八年出版的教科書《經濟學》一紙風行。薩氏把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特別是Walras的均衡理論與馬歇爾的邊際效用學說)與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結合起來,進行了所謂「新古典綜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並在這個基礎之上,提出了「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 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政府的調控與市場機制同樣佔有重要的地位。不用說,對自由經濟學派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觀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_( B; h* Z. Z: T4 Q+ Y9 r/ u# T

. g/ r1 g& K$ v. o2 L公仔箱論壇表面看來,作為共和黨人的美國總統尼克遜一九七一年宣稱:「我們現在都成為凱恩斯主義者了!」乃是自由經濟學派最低潮之時。然而世事就是這般波譎雲詭,就在 尼克遜作出這一宣稱之時,潮流已經開始轉向。在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之後,「右派」勢力終於在石油禁運導致的「滯脹」(一九七三至一九七九年) 、海耶克與佛利民先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一九七四、七六年)、中國「走資派」抬頭(一九七八年)、英國經濟因工會勢力過大而一蹶不振等等有利因素底下, 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並先後透過戴卓爾夫人與列根兩位代言人,在大西洋彼岸相互呼應,重新奪取政權。整整三十多年來,全世界無一處不受這趟「新右回朝」的歷 史轉向所影響。tvb now,tvbnow,bttvb; O( F1 H4 u( V0 H3 U,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X( V- [' d, ?+ `6 ^: M
os.tvboxnow.com  n7 ]% r& ~4 x0 z) 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