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直資制度強化貧富懸殊 韓連山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11-19 10:12 A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U4 ~3 O) s- V

0 V/ q' h! i7 y8 ~- qtvb now,tvbnow,bttvb直資制度強化貧富懸殊  韓連山: N% O5 i# f, u+ a

: U" ?0 W& n; Itvb now,tvbnow,bttvb特區審計署發表最新一份審計報告
,揭發教育局管治的直資學校犯下十宗罪,都是一些理財和資源運用的指控,顯示了直資學校運作上的錯失,反映本地教育局施政失誤,計劃失效和監管不足,家長和同學成為受害人。資學校制度是於一九九一年,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及經行政局通過而設立的。初期是容許非官立中學申請加入直資計劃,由政府批核後,便可一方面獲得政府提供資助,另一方面收取學費,而在課程、聘任教職員及入學要求都可自行釐定下辦學。隨後於二○○○學年起,資助小學亦可申請加入直資計劃。到今天全港已有六十二間直資中學及二十一間直資小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6 L! q6 Y- ^/ R& \! X: f

3 Z' ], `& ^; J& c直資被標籤為貴族名校tvb now,tvbnow,bttvb  H  Q/ H* w- K
政府於教育體系內引入直資制度的目標
,根據教育局的說法:「是協助私立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體系,在官津學校教育以外提供另類的優質學校,使家長為兒女選擇學校時有更多的選擇。」可惜的是,這些年來直資學校已被標籤為「貴族名校」,由聖保羅男女中學收取的每年五萬二千元學費、它的附屬小學收取六萬元及拔萃書院和小學的四萬元,可以看到都是一般家庭無法負擔的費用,貧家子女更只能望門興嘆。即使部份直資學校收費較平,由數千元至三萬元不等,捉襟見肘的家長又怎敢挪用血汗錢,送子女入收費的直資學校!tvb now,tvbnow,bttvb5 I6 p  K- K5 h1 X( J

7 ^( {) z/ h+ B( ^6 {1 D; j公仔箱論壇直資學校的資源較官津學校充裕
,每收一位學生,便獲政府資助三萬多元至接近六萬元的津貼(視乎年級和辦學年資)不等,再加上每位學生所交的學費,學校所能提供的教學支援和課外活動,又豈是其他官津學校足以比擬。特區貧富懸殊的現象,原來在學校層面已彰顯出來,學生們在求學時期已因社經地位較低而備受不平等待遇,社會階級上移流動的機會亦因「貴族名校」的日益增多而減少了。
; J+ ?' k1 H. @* N% p, Z公仔箱論壇
! D8 F4 }3 p/ O) k$ ?
教改卻無高瞻遠矚計劃- g6 I$ ~4 N! ]/ x7 h5 n" B4 Z; w. x
特區社會貧富懸殊製造的社會爭議不絕於耳,若連可以協助年輕一代脫貧的教育制度都強化這現象,又豈是港人之?本地教育千瘡百孔,政府官員頭痛醫頭、腳痛辭職的管治手法,教育局外行管內行及教育高官的營商心態,都是罪魁禍首。教改十年,動盪十年,新猷層出不,卻沒有高瞻遠矚的計劃和足夠的監管,直資學校被揭發的十大罪行只屬冰山一角,要彈劾的教育政策罄竹難書,要反省和改善的又豈只直資學校的現況?特區教育何去何從?是否只待審計署把弊端逐一揭發?還是把教育回歸專業,賦權前線教育工作者,才能撥亂反正,不讓特區教育腐朽下去?tvb now,tvbnow,bttvb. ]7 ?, x$ ]- Y7 q( e
公仔箱論壇# G% ^/ x8 }# m6 C- Y+ T1 q, 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