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自然百科] 古生物三葉蟲

三葉蟲與蝦蟹同源,它的鼎盛時期持續了大約三億二千萬年,然後在二億八千萬年前絕跡。
主要出現在寒武紀,到寒武紀晚期時發展到頂點。此後,三葉蟲從極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續到
二疊紀末期時絕滅,沒有進入中生代。三葉蟲在整個古生代3億多年的漫長地質歷程中生生不
息,繁衍出了眾多的類群和巨大的數量,總計有1500多個屬,1萬多個種。

三葉蟲身體具礦化的外殼,有兩條縱溝,將身體分成三葉。身體可分為頭部(cephalon)、胸部
(thorax)、尾部(Pygidium)。
頭部有幾對附肢:一對觸角及五對附肢,在口兩旁,故推測頭部係由五個體節而成。頭部的第一
節附肢變成了觸角。
胸、尾又分節,每一節往左右分別生出一對節肢。
胸部的體節數依種類不定,節與節間關節可向腹面彎曲,附肢有關節。
尾部的體節越來越小,亦有附肢,可能不能彎曲,叫尾板。
有關三葉蟲的內部構造知之甚少,因為只有一些器官及肌肉痕跡可以指示它們相關位置,卻不知
確切的功能,不過把他列為較高級的無稽追對物應該沒有問題。
複眼的具備,可闡明自有單細胞生物以來演化上所歷經的鉅幅進展。

三葉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尾部三個部分,背面的甲殼堅硬,正中突起,兩肋低平,也形成
縱列的三部分,三葉蟲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經過各國古生物學家多年的研究,認為三葉蟲具有複雜的發育階段。三葉蟲為雌雄異體,卵生,
在它們一生的發育中,要經過多次的蛻殼才能長成,現在的許多節肢動物都承襲了三葉蟲的生長
方式。三葉蟲從幼蟲到成蟲,一般經歷三個生長階段,即幼年期、分節期和成蟲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