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張炳良﹕「問責文化」下責任的失落


7 ^" k! ~  n* k( ^tvb now,tvbnow,bttvb近月來,社會上及媒體以鋪天蓋地之勢去聚焦政改公仔箱論壇( X: U2 r# _- S; f; ~8 d
問題——箇中原因乃欲為香港尋求民主良治之道,可是,與此同時,管治的「真」問題卻往往在宏觀以至有時過分形而上的辯論中備受忽視。tvb now,tvbnow,bttvb* a0 \8 i8 Y. O# `7 H

6 o4 l5 o0 ]& R3 F  |  D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k4 J1 K7 n: }, D+ I
申訴專員最新發表的年報,批評部分政府部門依然存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往往為本身的角色和職責作狹義的詮釋,有時管理層傾向推諉於前線人員,未有善盡領導與監督的責任。os.tvboxnow.com3 k* _1 a# l2 h0 G/ k. f

) w+ _9 @5 K; t# g1 C5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a  {) [" X$ h" `8 B政府內部「部門主義」造成職責割裂、互相推諉(甚或扯皮),可說乃所有官僚及大型組織(特別是政府機關)存在的通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帶頭推行公共管理改革(「新公共管理主義」),試圖打破傳統官僚科層結構,引進效率、扁平管理、下放權力、外判化、合約化、效績導向、用者導向……等種種「分解」官僚集權的舉措,可是仍然改造不了官僚行政體制,且在分權放權的過程中,發現部門主義更甚,於是又要倒過來強調「統籌」(coordination),並以「第三道路」較時髦的術語「整合」(joining up)去把分割的部門、獨立「公司化」及外判組織,再予協調。
; j8 U% H8 \/ ~3 X, x5 I' c
& w/ L: F9 h3 n
% e/ h  {  G; ytvb now,tvbnow,bttvb1 V- f& q8 }- |4 V9 r7 N
申訴專員也把當前政府部門的缺失,部分歸咎於「外判」——他提出﹕「外判不是責任外判,是工作外判」。他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實卻是﹕假如工作/職能外判不能帶來責任外判的話,則整個新公共管理主義的邏輯便無法成立。在公共管理改革下,政府(或公營部門)內各自為政、各自「負責」的趨勢更烈,造成不少責任「黑洞」——亦即無人能對整體「政府」的缺失真正負起責任。tvb now,tvbnow,bttvb3 G2 _# i/ K3 K! z. W+ A: ?

) u9 b8 F: H% R  ?1 A2 oos.tvboxnow.com「批政府」似成各方時尚遊戲tvb now,tvbnow,bttvb/ M: s& d( n. f

1 o7 w% l4 s' W7 k- }( V8 g統籌乏力,常見諸古今中外政體,香港當然也不可能例外,而「放權」與「統籌」之間的循環,看來會延續不斷。不過,香港當下的政治生態,卻特別容易滋生責任推諉與目標轉移(goals displacement)這些組織病態,原因諷刺地在於近年冒起的所謂「問責文化」的扭曲,造成在現實中責任的失落。
, v0 z4 |) U, h* R# j) F) G8 Yos.tvboxnow.com 9 f, Q6 h0 Y  V' u6 `: S( z$ S
os.tvboxnow.com5 X9 ]' e& W1 m, [0 W

1 M4 J- O, w8 w9 _" f: b7 Y公仔箱論壇由於缺乏民主授權的政府認受性不足,且在議會中無票,又無政黨聯繫,政治上呈現弱勢,因此「批政府」(government bashing)似成為各方時尚的遊戲。政府辦事不力、或行動失誤,固應批評譴責;但是有些時候,一些問題不是政府以至社會(人類)所能控制,但是人們仍是慣於歸咎政府。有趣的卻是,市民及媒體一方面處處譴責政府「無能」,另方面又事事要求政府介入解決,儼然視政府為「萬能」者,那麼,究竟政府是「無能」還是「有能」呢?$ v6 q. c* B! j6 I' ]8 X

3 Y# s' Y- y# ~8 O" F7 _- y' E- \今時今日,人們已學懂,不論本身對錯,總之鬧政府只會有利無害,這也難怪早前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認同使用激烈手段去爭取利益的民眾,比例上不斷上升。這就是現實中香港的「投訴文化」。
6 L- t5 F: g/ {7 j4 E
" _; U; H. f4 x( G6 stvb now,tvbnow,bttvb
: g; u+ h3 H& i$ J)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z, f* b' X: _. y- }! H社會上缺乏公共信任tvb now,tvbnow,bttvb* T3 ^4 q4 M0 P  K& h0 E4 E& d9 I# M

* K( K0 ?$ F4 G( x9 m$ W* e! P6 u; h當小事容易被炒作為大事、大事容易變成危機,網上小眾「民意」容易再被傳統媒介「發酵」成主流新聞時,任何政府(特別是特區政府)都會變成天天看新聞與民調做人,天天都是「救火隊」。而一旦承受事故的責任,則最典型及最安全的跟進便是增加規管、引進新指引及更多更繁的程序,以求減少前線人員出錯;久而久之,各政府部門都依賴用更多規例與程序去頂住「問責文化」的壓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3 V) P% x& h9 ]) x2 ~: o3 f
,並求自保。

$ K2 r/ A* R9 t* c  _+ E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w8 [" ^2 H
官僚們(尤其是所謂「街道官僚」)也會要求上級予以處事上更清的指引指示,多於在現實上不確切的環境內操作,因為慘痛的經驗教訓他們——按章辦事的風險遠比走出規章酌情處理為小。於是,在人類社會走向「風險社會」的同時,公眾的思維與公共服務的文化卻背道而馳,不願面對和管理風險,並平衡個人與集體的風險責任,反變得愈加迴避風險。而且,大小事故均輕易變成即日的媒體審判,因而也難怪「自保文化」在政府部門中蔓延,這是「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根源。
# B; G1 P, ^; a公仔箱論壇
; i1 R7 \& E# V0 I; w"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 a! ~* [/ D+ {! H% Itvb now,tvbnow,bttvb: k. ~* d- W9 [& _: g: d
最近另一事件也令人沮喪。一名83高齡老婦不慎跌進公園水池,現場康文署清潔及保安人員只報警並等候警方到場救援,而不嘗試自己動手,老婦最終不治。事後有人批評康文署人員只懂按章而非按情處事,又呼籲政府前線人員使用「常理」(common sense)。這種呼籲當然來得及時,可是,在目前投訴文化及問責文化扭曲發展下所滋生的自保文化,只會不斷產生「自保性」的規章程序,因為社會上缺乏公共信任(特別是政治信任),故難以維持一種「做好事」而非「做好份內事」的進取型公共服務文化的!
# }% r) n) M4 [tvb now,tvbnow,bttvb
+ F. G. N' t$ Z' k6 C' V公仔箱論壇
  X) c3 c, M2 qos.tvboxnow.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