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早前發生8旬夫婦雙屍悲劇,揭示本港雙老家庭缺乏支援,年邁照顧者獨力照料病患伴侶有惡化迹象。有老婦為了照顧病患老伴起居飲食,更換尿濕床單甚至數度失蹤需報警尋回,情緒及身體狀況均陷入崩潰邊緣;有患情緒病的婆婆更因照顧認知障礙症丈夫而壓力爆煲,近日不支昏迷住院,生命危在旦夕。社工建議政府放鬆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同時增加暫託服務名額;議員狠批政府欠缺大腦及數據分析,促檢視政策避免悲劇再演。陳婆婆(化名)與年過8旬,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相依為命。丈夫近年記憶日差,曾數次失蹤需要報警尋回,丈夫有時更認不得她。有長期泌尿病患的丈夫去小便次數頻密,偶爾失禁導致尿床,陳不僅替他換床單,每周帶他看中醫、到老人中心進行記憶訓練、拖着他擺檔賣舊物幫補生計等,無論出行或回家都只有她一人,日前丈夫不慎跌倒弄傷手,她亦要扶他看跌打。她坦言照顧身體日差的丈夫心力交瘁,生活拮据,即使難捱亦要撐下去。* Z/ J7 o W- U' ~% p5 t/ S. O
/ D0 v5 S! l+ W( T
年過六旬的黎婆婆(化名),曾因女兒過世而與丈夫分居數十年,直至近年丈夫患認知障礙症,需要24小時照顧,因而照顧丈夫。除包辦其起居飲食外,亦定期帶他到醫院覆診,惟他情緒不穩,往往因小事而令原本患情緒病的黎煩躁。雖然黎獲外展社工上門接受精神科治療舒緩情緒,惟幫助有限,黎早前更爆血管昏迷入院,她曾一度清醒,有意識時仍記掛着丈夫是否已用膳及吃藥,其後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情況並不樂觀。公仔箱論壇/ @& s b a1 R! j- Y7 c
. ~: H8 C' v2 y8 _3 x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慨嘆,黎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政府近年才着手為雙老家庭提供支援,透過「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提供約2000個名額,惟相對逾10萬護老者而言是杯水車薪。不少年長照顧者由沒病變成有病,最終反成被照顧者。現時領綜援及長者津貼者不合申請有關計劃資格,阮希望政府放寬申請門檻,經濟支援對他們來說尤關重要,同時亦要增加暫託服務名額,減輕照顧者負擔。% }9 w, j!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