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病人在公立醫院治療面臨不少困難,一名有自殺傾向的聾啞病人去年入住葵涌醫院兩周,出院後一日便在住所自殺身亡,家屬質疑醫管局的手語傳譯服務或存在問題,及葵涌醫院是否有確認病人適合出院。家屬現正尋求法律意見,考慮向醫管局追究疏忽照顧的責任。關注團體認為,事件反映聾啞人士的聲音及需要沒獲重視,政府也沒有就治療聾啞病人訂立指引。葵涌醫院稱,醫療團隊當時評定病人適合出院,事發後亦已約見病人家屬。醫管局則指,過去3年提供了約3,000次手語傳譯服務。聾啞人士陳先生(化名)去年4月因失眠而衍生自殺傾向求診,被送往葵涌醫院治療。家屬指,院方並沒為陳安排手語傳譯,僅用紙筆與陳溝通,但陳只有小學三年級學歷。留院約兩星期後,陳被安排出院,但回家後他被發現多次自殘,歸家翌日已在住所墮樓身亡。陳的女兒Eva(化名)質疑主診醫生與其父溝通是否足夠,又質疑父親出院前一日,獲安排的手語翻譯員傳遞訊息是否準確。公仔箱論壇$ G- u. T3 y8 A: d4 L
9 W `! x9 i: p' q5 r2 O8 [事發翌日家屬曾與院方開會,家屬指錄音顯示主診醫生回應病人出院決定時,僅稱「病人希望盡快出院」、「醫院對聾啞病人的配套不足」為由推搪。家屬質疑院方醫療疏忽,未能有效及早診斷陳有嚴重精神問題,又指院方在診症過程中沒有提供手語翻譯員。「龍耳」創辦人邵日贊認為,醫管局應加強聾啞病人就診的支援。os.tvboxnow.com. ?8 y; C$ p! f&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