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對岸企業家諍言 聽進去了嗎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5-1-18 10:27 AM
標題:
對岸企業家諍言 聽進去了嗎
日前中國青壯企業家小米科技雷軍及創新工場李開復,出席台北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演講時都認為,台灣青年世代太慢活、鬆散,需要「加快速度」趕上,要多創新創業,才能開展美好前景。 兩人激勵台灣青年勇敢面對未來,提出建議獲得極大回響;不過,他們談話中對台灣現況之評價,卻更值得主政當局及台灣社會正視。 他們眼中的台灣,主要體現下列三點:第一,台灣是一個落後社會,無法與美、中大國經濟拚搏或競爭;第二,台灣是創新創業嚴重不足的國家;第三,台灣市場太小,必須放眼全球,才有未來。 這三項評價,台灣社會聽來備感刺耳諷心,但也相當客觀而具實。 廿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創新國家,必須具備的創新精神,都需要先讓國家社會,有新的組織型態與職能特色,才有可能取得一定程度的國家吸引力及全球競爭力;全球政府組織再造及「產業4.0」 (即第四代工業革命)運動,都是為了因應這一世紀大轉型的基礎建設創新變革。 在短短卅年間,台灣從領先亞洲社會的先進國家,淪落成相對落後,最主要障礙,就是被「工廠經濟」時代舊框架,緊緊咬住難以邁進;國政管理思維,還是透過老舊行政框架及法規,來推動與執行,當然易與新興環境脫節,甚或脫軌。 主要的舊框架是,無論在政府或民間,都無法擺脫傳統供給導向思維,無法轉化為新時代所需的導向機制。 台灣政府的管理型態,還是限於本位主義的分行分業類別之樣態管理(feature management),限制經濟產業與廠商企業的供給能量與職能,部會間的溝通整合根本付之闕如。 但是,今天市場講究的是,滿足每一個體個別需求的「全方位解決」(total solutions) ,必須改採分市分能的功能性管理機制型態,但台灣卻一直遲疑不進。 譬如,先進國家政府不再扮演褓姆,而是轉型為社會服務員;但台灣還維持「管制統轄」架構。在知識經濟時代,民間產業經濟為了合乎市場需求,對於民生經濟攸關的影視訊電服務,皆已走上二網合一,三網合一,甚至於四網合一時代;但台灣依然分別由NCC、經濟部、文化部、交通部,各依本位主義範疇,分置「業際界限」各自切割管理。民間企業礙於管轄機關之多元扞格,與適用法令之不相統屬,無從提供「創新組合之整體服務」,因此無法提供完整行銷服務。 當大陸已從ITS(智慧運輸系統),躍進到IOT(智慧聯網)時代,從智慧城市躍進到聯網城市發展。小米機可以大紅,馬雲電商可以全球化,金融服務業可以零售化(不再大銀行獨尊)時,台灣還框限於僵固框架中,又哪來新商機、新產業、新事業,可讓青年世代創新創業呢? 另外,在新產業軟體支援建設方面,除了租稅法規必須脫離「實物為憑」思維外,更欠缺財務支援機制,即金融服務業對於產企業的投融資,必須將「重工輕商」的政策,大力扭正為「工商並重」的運作機制,才能取得足夠動能,也才有美好願景。 雷李諍言,要夢幻成真,必須先做好政府組織再造,法規律令鬆綁,才有可能打造一個全新營商投資環境,台灣才能恢復世界級創新國家地位。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