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5 N" ^# J; A. A- r2 H3 }/ b4 y g% o' M
二、台灣藝術家、散文家何懷碩為中譯《菊花與劍》(桂冠圖書公司)寫了一篇讀書「隨想」:〈自卑的罪孽〉,對日本人天性有深刻精闢的闡述。何氏認為地理的缺陷,令日本人永世擺脫不了自卑的陰影:「日本之不甘以小國的卑屈立足於世界,矢志與大國獲取平等地位,這一個願望,卻反而激發了日本兇悍的蠻性和狂妄的野心,以尋求自卑的彌補。日本在歷史上所造成的罪孽,無疑的由於深度的自卑感所引起。」何氏的觀察十分正確:「自卑感不一定止於自身的失敗,且可造成對別人的罪孽。這種不幸的感情,如果不能成為生長的激素,便要成為毀滅的因子!」如今日本「四面楚歌」—在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上,中韓美俄越等站在同一陣線—其與生俱來的「人類最深重的自卑感」,便可能醞釀成毀滅因子。公仔箱論壇2 y1 S; u* _2 z/ }0 t9 F
# k4 j6 J- ^0 f8 T7 k%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本欄提及崛田教授那本書《一九四一年》,當時看的是電子版,稍後收到印刷本,原來書脊的書名還加上中文「必勝」二字,對本書的副題《遺臭萬年之始》(Countdown to infamy)實是一大諷刺。筆者對此奇特安排的解讀是,日本好戰領導層以為日本必打勝仗,哪知卻是失敗且成千古罪人的開始;不過,這種解讀與事實不符,以當年發動偷襲珍珠港諸巨頭都知道這是一場沒把握亦即未必能打勝的硬仗!' N' v* o8 [9 W0 O) _5 M# [
h- E3 j |. |% @8 d" A: O# V
崛田女士以大量日本政府的原始資料,反覆論證當年決策層知道這是一場「戰必敗」的冒險,但這些軍事領袖、政客、外交家甚至天皇,都無法吞下被美國羞辱—「禁運」和「命令」其退出滿洲這口氣,遂鐵起心腸,決心帶領日本投身火海不惜走上失敗之途(harm's way)。自卑感表現在武士道上是強悍冷靜和自制,在軍事侵略上則是兇殘頑惡跋扈囂張。評論日本事務,一定得把日人常受火山、地震、海嘯以至核電危機等天災人禍的威脅而滋生了惶惶不可終日的不安定危機感考慮在內,這種他國少有的惡劣條件,衍生了日本人及時行樂、眼光短淺無路可走時不顧一切的性格。這種性格,混和着因自卑心而生的矢志與大國平起平坐的願望,在遭受挫折時,為了突破困局,遂有訴諸武力,即使明知無法取勝亦欲一拚的衝動……。tvb now,tvbnow,bttvb" S n9 |) c$ U8 w6 ]
+ q( {0 @! }# @ , M6 i: [) G8 m; X' Ztvb now,tvbnow,bttvb三、去年底本報「兩岸透視」由李澄欣執筆的兩篇有關中日衝突的報道,是新聞採訪的佳篇,美中不足的被訪者都沒有提及日本在國際上面臨「眾叛親離」情況時的反應—日本人自卑的性格促使他們愛面子甚於愛性命(自己的和人民的),換句話說,別說目前日本海空軍力有足夠和中國一決雄長的實力,還與居心叵測只因中東「和平」又有變故未能全力東來不得不扮和事佬實際上是在伺機渾水摸魚的美國有「協防」之約(美國多次申明《美日安保條約》的有效性),在被北京一再羞辱(當局表明不歡迎亦不會見安倍晉三等於把他列入「黑名單」)之下,日本政府會否走上一九四一年明知不可為而為地偷襲珍珠港的老路,大家不可掉以輕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A1 g9 C) \2 L1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