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2-1 11:57 AM 編輯 6 z8 _ c V- W6 n
3 V1 [- F9 ?5 \/ R h方志恒﹕財政儲備,到底所為何事? 4 k4 F9 O# L$ ^- o+ W 8 |7 Z/ n* N$ V1 C8 n公仔箱論壇 1 e0 V. p) T* D6 ]. b% c `5 z6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948年,港府忙於戰後重建,財政相當緊絀。財政司花露時(Geoffrey S. Follows)發表預算案時,首次明確提出「累積儲備」的理財目標,希望建立更穩健的公共財政基礎:os.tvboxnow.com' E7 ?- {1 }9 {/ u) \6 z
tvb now,tvbnow,bttvb# {% G- }& ]; v7 ?, p% o
「如果我們無法累積到足夠儲備,就無法脫離財政不穩的困境。而建立足夠儲備的方法,不外乎是削減開支或透過加稅增加收入。」(We shall not be out of the wood financially until we have built up a really substantial reserve, and this can only be done by cutting expenditure or increasing revenue by means offurther taxation.)os.tvboxnow.com" |9 d0 P9 M- b2 x1 Y ]5 N
os.tvboxnow.com* K" ^+ O+ i7 ]1 ?, A
時移世易,今天政府雖然已經建立龐大儲備,但「累積儲備」的殖民地祖訓,仍然被財金官員頂禮膜拜。 . i8 S. o0 P/ \: k3 Q 0 |: f, f4 K8 U* k3 Rtvb now,tvbnow,bttvb儲備水平處於歷史高位os.tvboxnow.com! u6 J* x. G' A( |5 Q
1 M- ]2 p2 m( J! f1 _) Bos.tvboxnow.com現時,香港政府的儲備資產,全部存放在「外匯基金」,由金管局負責管理。截至2012年10月31日,「外匯基金」總資產達26,123億元,主要可分為「貨幣基礎」、「財政儲備」及「累計盈餘」3個部分:當中「貨幣基礎」是金管局的貨幣負債,用以支撐聯繫匯率,政府不能隨便動用;扣除「貨幣基礎」及其他負債後,才是政府真正擁有並可自由動用的儲備,主要為「財政儲備」(政府歷年累積的財政預算盈餘)及「累計盈餘」(外匯基金歷年投資賺取的淨盈利總額)(附表)。 8 h) {7 ?3 d: H2 d- z8 X( z9 L9 g5 O9 n& S6 d; }* r# @: b
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剛發表《2013年度香港公共財政評估報告》,就香港的公共財政體系進行有系統的追蹤研究。研究顯示,截至2011/1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儲備」已達到6691億元,以絕對金額計算,是香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並升至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35%的歷史高位(附圖)。若再計及6000多億元的「累計盈餘」,政府可自由動用的儲備金額,合計高達1.2萬多億元。 1 h( \& f/ p5 ^$ a;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 V& B$ T1 C6 G1 Q& kos.tvboxnow.com財政司長拒絕定下明確準則 / C1 T# h9 }& Htvb now,tvbnow,bttvb; b3 t- t& o5 s* b
當歐美國家陷於財困之時,香港是少數坐擁龐大儲備的地方。但政府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累積多少儲備才算足夠?現任財政司長曾俊華,一直拒絕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反而多次宣稱「儲備愈多愈好」。訂立「財政儲備準則」是否不可行?+ F5 S. E; X0 @1 `% v6 @
0 V i- e7 |; E! L+ k/ z e
其實,訂立「財政儲備準則」,對政府官員來說絕非新鮮事物,香港政府以往一直有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 2 U2 K+ h$ ~/ @0 Q/ U 8 o, c4 j. s2 t/ f( U" ] ]3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最早的「財政儲備準則」可追溯至1950年代中期,當時財政司祈樂嘉(Arthur Clarke)提出「財政儲備應不少於一年預算稅收」的準則。1960年代,財政司郭伯偉(John J. Cowperthwaite)修訂祈樂嘉提出的準則,將「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更改為「不少於預算經常開支一半的數額」。公仔箱論壇+ L# [! \* g$ }. V. r+ L7 y
" u9 A0 t Q4 t, w8 ^. J# Los.tvboxnow.com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在1977/78年度的預算案中,提出了「自由財政儲備」(Free fiscal reserves)的概念,即政府需要在「財政儲備」中預留一定金額,為可能出現的負債作準備(例如政府為法定機構所作的借貸擔保),餘額方為政府可以自由使用的儲備。就此夏鼎基提出「財政儲備需提供或有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作保證」;至於「自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夏鼎基則認為應該定於「不少於下年度預算開支的15%」。+ F6 c9 l* j9 _6 J/ c) X( e" g
tvb now,tvbnow,bttvb2 t& w- j* b+ `" Z. D# P
回歸後,特區政府亦曾經多次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其中,曾蔭權在1998/99年度的預算案中,便提出政府需要維持龐大儲備,以應付3方面的需要:(1)應付日常的現金流量需要,金額相當於政府3個月開支;(2)作突發和緊急用途,金額相當於政府9個月開支;(3)保持港元匯價穩定,金額相等於M1定義的港元貨幣供應。os.tvboxnow.com; t/ Q! |3 X$ ~6 Q* y- E
% `5 v6 b; n0 y8 Y( `) F/ ~/ s3 r
梁錦松接任財政司長後,在2002/03年度的預算案中提出新的「財政儲備準則」。梁錦松認為金管局已落實措施穩定港元匯率,加上「外匯基金」有一定的「累計盈餘」,因此毋須再把「財政儲備」與貨幣供應掛鹇;他提出「財政儲備維持在相等於12個月的政府開支水平」,以應付政府開支的日常財政運作和處變應急需要。. B D2 h0 ^% h; q. A
' ?2 ]' N3 {; e7 x0 O
其後唐英年接任財政司長,大致上遵照梁錦松提出的「財政儲備準則」,他發表的首3個預算案(2004/05、2005/06及2006/07),都沿用「政府12個月開支水平」的準則。但唐英年在最後一份預算案(2007/08)中,卻刪除了這個明確準則,而更改為「維持充足儲備」的含糊說法。曾俊華接任後,繼續沿用這個含糊說法,並拒絕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os.tvboxnow.com1 K# L W- I" u7 Q! H,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