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拉闊的kin: 香港人的 comfort zone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2-11-10 06:35 AM
標題:
拉闊的kin: 香港人的 comfort zone
拉闊的
kin: 香港人的 comfort zone
/ c# a9 d8 n6 a+ T" E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x% k9 q! A& i3 l/ g( O7 i# w
% M( a6 P& N6 C5 a; \% i
「成功人士」和「人力資源顧問」常說,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衝破自己的舒適區。有些人的舒適區是對應工作性質的,比如我對著手機和電腦工作一整天可以很享受,但要純為工作跟陌生人打交道或者跟熟人討價還價,即使幾分鐘我都覺得很難受。對於香港人,物理的舒適區一般是深圳河以南。認識一些居住和工作都在港島的朋友,尤其是居港外國人,甚至到九龍都不大願意。我就試過不少次,跟人約碰面的地方時,對方二話不說就問港島還是尖沙嘴,完全漠視大圍才是「香港正中心」這個事實。在他們心目中,仿佛柯士甸道就是深圳河,廟街就是東門。難怪當年港府那麼堅持,跨境的高鐵,總站必須設在柯士甸道以南的西九。
os.tvboxnow.com' h% d5 z. Q+ }1 ^9 |*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l) R# e+ ~4 | I2 I
回港生活兩三年,雖然還是每周出差,畢竟是相對安頓了,慢慢發現,把舒適區設定在深圳河以南的傾向不幸開始在我身上出現了。這雖然很普遍,也好像無傷大雅,但我深刻明白,如果任由這個傾向發展成習慣,是個大問題。依我看,這也是很多香港人的大問題,不論是狹義之於事業發展,或是廣義之於了解這個世界。畢竟無論你視大陸為祖國還是「強國」,世界六份一人口住在那裏是客觀事實。
A% m6 L3 o( [8 A4 A8 atvb now,tvbnow,bttvb
- m4 S# A$ u2 F( f% S2 |$ c! d8 Z4 R" d
以前提到過,公司大部份香港應徵者,對於「怎樣看往大陸工作」,十居其九的回應是「不介意」。而這種「不介意」,具體說法一般是「當有需要的時候,我會過去。平時的溝通可以透過電郵、
QQ等解決。」這看似很有道理,但經驗卻告訴我,這行不通。原因很簡單,當你意識到某件事情需要當面溝通才有可能解決,表示溝通已經出現問題了。基於「有具體需要時會前往」這種心態,一個人斷不會為了跟同事吃個便飯而出差,更不用說只為了坐著一起工作。而恰恰,這種不經意的日常溝通,是工作的潤滑劑,可不知不覺建立同事間的了解和默契,預防溝通問題。對於像遊戲開發這種高度協作的行業,尤其重要。
8 a* K, S7 c4 ~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5 T8 y% f+ a- o8 ~% v
不要以為我想老氣橫秋的批評「幾十後」不願意衝破自己的舒適區,到大陸去闖,那是人力資源顧問而非我的工作。事實上,留在自己地頭的傾向人皆有之,如果硬要說「幾十後」更希望留在自己的舒適區,那多數已經成家和生小孩的七十後,留港傾向更強烈。六十後或李嘉誠年代的更不消說,不過當時商機就在香港,大家可以乘著經濟起飛的順風車,情況不一樣。反正我想聊的其實是,對大陸市場有興趣的人可以怎樣自處。
公仔箱論壇3 j2 f' H( W+ w8 ]5 A/ l
4 r6 i+ Y( r% ?, ^# t2 Q
最徹底的答案當然是離開「全球最宜居城市」,到光怪陸離的妖獸都市去。當我悠閒地在和朋友們在老區的冰室、九龍的
cafe或者大坑的茶餐廳聊大陸市場,其實大家心裡明白,說甚麼都多餘,be there才是發展一個市場的根本。在外圍搓來搓去,不入禁區,不是紙上談兵,就是搔不著癢處。
' ~# ]& ~1 O# Q# l6 D) `6 \
! U4 ^' [; ^+ }( n* P/ a
而對於沒法做徹底的,有心的話,至少定期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親身去大陸體會一下。這裡有一個重點是,定期。不是出問題的時候不介意去,而是定期去,不管每週每月還是每季度。這不但避免了大陸議題永遠在議程裡面沉底,更給生活提供節奏感,是一種自律,是修身。就像吃素,哪有佛教徒心血來潮才吃素的?
1 q" V- Q. B. a3 b2 a)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7 b8 p0 S+ ?2 S7 F& a" G2 v
這讓我想起,有人主張初一十五吃素、無空調日用電風扇、無膠袋日帶環保袋。以上活動我全部不參加,憤青上身時甚至覺得多
Q餘、虛偽--說電吧,本來就是應省則省,偶爾省一天有甚麼意義?但當我比較平靜、沒那麼苛刻時,還是會覺得這些「無XX日」辦畢竟比不辦好一點。空調很舒適,但很不環保,它讓地球整體變得更熱,而且於個人而言,用得越多,越是覺得沒有空調的地方受不了,理所當然得覺得海灘都該有空調。對於所有享受,這個邏輯都是有效的,這正是我一直不容許自己過得太舒適的原因。有些同事因此說我是苦行僧,而家母則更直白,常說我周身賤格。
6 N4 l6 i$ I( F- q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 z6 U! W9 G* r( n! ~& q1 o( s9 t" k
自律定期離開舒適區-返大陸-這種做法,我實戰驗證過,有一種提醒作用,但肯定也不能期望太高,妄想因此就可以跟當地公司爭一日之長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一旦選擇了在香港,為自由也好,為生活質量也好,為父母子女也好,對於大陸市場,港人得認命。與其望牆興嘆,不如去想留港港人還能發揮甚麼價值。
9 q& Q$ G- N# S, I) y. R
tvb now,tvbnow,bttvb |" N6 Y: |! o8 L+ j/ z& |
tvb now,tvbnow,bttvb) m9 S/ ^# q6 w% u
拉闊的
kin - Lakoo 創辦人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os.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