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T' h0 {1 ?% f$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直升機跌落水塘連累行家在寒風中「守水塘」,大家對文章所言,當然有切膚之「凍」。區家麟深明新聞輕重是相對的,該宗新聞給大篇幅報道,與沒有大新聞有關。但事實上,這 宗意外畢竟罕見,而且每天都有一點點進展,加上有機會發生油缸突然爆裂、吊起時再度跌下等突變,派員跟進其實也不為過。 ( ]- J! M/ F" H6 }. f' m, uos.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 K# G, w1 l+ R7 y" V
事件看出現今傳媒最害怕的事,就是「人有我冇」。只要一家傳媒派員到水塘守候,其他傳媒硬着頭皮也要跟風,苦等的就是那個「萬一」,因為一旦錯失了,將是高層背負不了的 大黑鍋。事實上,恐懼「人有我冇」的心態已不是新鮮事,最經典例子是1997年新馬師曾病重和家人爭產期間,全港傳媒均派員到其居所守候,維時數月之久。而2003年11月,南生圍發現一條小灣鱷,事件擾攘近月後漸歸平淡,但兩大報館仍要派員二十四小時留守,行內笑稱是「鱷魚beat」,維時逾七個月,至 2004年6月小灣鱷落網才告終。os.tvboxnow.com& @. K0 I7 k" W) X; [# H
3 d$ r0 ?( S( M7 ^' T1 D7 \對比之下,直升機跌落水塘已不算芝麻小事了,因為同一 時期,還有令行家更扼腕的「新聞」,那是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侄女Amina Mariam,因違反感化令被判監六周。有報章率先在高處拍得Amina監獄內的背影,翌日所有傳媒都要守在公路石壩上吃冷風,目的只為拍得「Amina雙手插袋」、「Amina容顏憔悴」、「Amina與職員有說有笑」等「新聞圖片」,然後再配合她是否有進行探肛檢查,若申請豁免時有何內幕等等,事件維 時逾一星期,連參與記者都質疑,有誰想看這種「新聞」呢?或者,這算不算是新聞呢?若記者真的是「車衣女工」,那麼他們大部分縫製的都是三流成衣而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u" N2 s" z2 l. ?1 A7 s6 L 6 m/ h8 ?, x; u/ g% O
強貼標籤並不公平 ( S C$ O. y, I& [, ~, i公仔箱論壇現今的傳媒是上一代掌舵人塑造出來的,鄭經翰當然是其中一員,他在《陳婉瑩應辭恒商開辦新學位課程評委》一文中,談及本港各大院校開辦傳媒課程的現況,而恒生商學院的新 課程專事培訓財經記者,內文矛頭直指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認為她應辭任恒商新學位課程的評委。 6 s) u4 r5 K0 k& ktvb now,tvbnow,bttvb $ [4 h3 Z# m: V( D: b5 x' c4 sos.tvboxnow.com文章刺痛行家神經的,其實是指港大新聞課程「訓練出來的學生難免心高氣傲,不甘屈就本港只集中關注本地及區內新聞的傳媒機構,所以港大訓練出來的畢業生,不少傳媒都敬而 遠之,不敢聘用」。許多港大同行表示極大反感,認為是無的放矢,對港大畢業的行家強行貼上標籤。無論如何,對任何一家學院作出一概而論的說法都是不公平的, 作出這樣的評價,是否也犯了帶着有色眼鏡的大忌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F* K+ Y# a: e1 V. {, l
os.tvboxnow.com# U) T6 P' B7 e$ f8 Y2 d* m' F
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帶有稄角也是應分的,然而傳媒「專治叻人」,許多自視過高的精英都栽了筋斗,若有人由始至始都能目空一切,其實也證明了他有真本事,那倒是好事。os.tvboxnow.com6 o3 P3 t* K8 M' s5 `
. o; A$ v& R5 D. } b ]& S$ \大班的想法也許能反映現今傳媒高層的想法,認為「香港傳媒對記者的培訓和投放資源甚少」,新人通常是「便要空槍上陣,大多是邊做邊學」。換言之,在傳媒老闆眼中,請新人等於再培訓,勞役你就是塞錢落你袋,上司之所以一言堂,其實是為後輩好,傳媒便落入柳俊江面對的輪迴困局。 $ z! I+ ?' w' O6 X1 b3 m" ?: c/ ?# o+ r `8 }9 F' c3 @5 c4 A
大班文中對恒商新學位課程帶有「功能性」的想法,「財經記者的出路遠比其他類型記者為佳,跑了幾年財經新聞,除了可當『輪王』、『輪后』外,還有機會加入上市公司工作,或者與投資有關的行業」。看來,新聞課程已經與市場掛鈎,傳媒是「職業生涯的中途站」已成為行內普遍想法。老闆若認為員工很快跳槽,而且「唔憂冇人做」,傳媒如何持續發展呢?這是任何一代傳媒人、包括老闆也要深思的問題 1 B$ {# G5 K3 u2 ^% z% a( dos.tvboxnow.com 3 G# T& }7 \6 Q: g事實上,近期行內出現逃難似的離職潮,某家中型報館去年離職的編採部人員佔總數四分一,多家電視台不斷有記者轉行,留下來的行家吃「散水餅」也胖了幾磅,吃到怕怕。另一 方面,某大報的管理層近日亦大地震,看來2011年將會是傳媒久違了的變革年,但改變不一定會變得更好,也可以變得更壞。 g8 j0 ?5 k0 T: w' k0 k, i, F5 _ _ t+ U" E: m5 D.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r, q p0 y' g/ H0 eos.tvboxnow.comos.tvboxnow.com: f1 R* F- o$ z/ l+ y" _
This brings out the problem of self-censorship which may arise out of the increasingly commercially driven media business. The media has an insidious influence that can shape the opinion of people without their knowledge. It is a powerful tool to push an agenda or justify a cause. I think of a book, Manufacturing Consent by Noam Chomsky, which warns us to read the news with discretion. ( E7 E- e5 ?' c( z% gtvb now,tvbnow,bttvb ) U6 K* U* y' ^% J# E[attach]1243411[/attach]公仔箱論壇/ V# z; n9 Y% O- e$ J8 z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1-11 09:00 AM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11 09:28 AM 編輯 tvb now,tvbnow,bttvb' W4 F. ^/ b% i* n
% Q/ x8 S. {7 H$ {7 g7 a 我離開了我愛的崗位 柳俊江 $ c1 `- F, [# B/ Y9 x9 u T2011-01-03 ' Z2 S2 i+ i9 R- `# V5 xtvb now,tvbnow,bttvb/ ^6 Y0 B1 ~3 w5 i
2010年最後一天,我離開拼搏八個寒暑的TVB和新聞業,一個我原以為可以終身留守的崗位。 # v' G* d' X/ Q+ E4 z9 N a8 U# S$ }; e' Y4 g% E
十年前九月,踏入浸會新聞系的大門。當時對這個行業茫無頭緒,只是有興趣的學系選擇不多,想找一門「活」一些的學科,誤打誤撞而已。零二年有幸被TVB選中實習,當時還是羅燦、張志剛、謝彩雲的年代,新人壓力大、機會多。如此一個大男孩,曾經因為一個NAME CARD,被資深編輯許友明罵哭;曾經因為緊張而失眠、胃痛、偏頭痛;曾經因為頻頻出錯,自信盡失。難關難過關關過,跌跌撞撞一鼻子灰的走過來,每一課都學得很深刻。 , y$ A. A+ H+ f$ q; k! q 8 d# N6 O7 p) a( s7 d零四年駐京,然後跑中國新聞、駐廣州、間中跟領導人外訪,零八年以前總是跑跑跑,但大新聞輪不到自己,試主播老闆認為不合適,多年來二打六一名。別人認為我衝動、大意、包拗頸,不願交托重任。我一直沒有失去自信,在不斷的挑戰中滿足自我,靜待機會。直至四川地震,一貫有前無後的性格,打了自以為漂亮一仗,從此機會不斷,主播、主持,又轉了做專題,感激袁生默默給予機會,只是談話機會不多,未能理解他的想法。 : C% n, L6 V8 G# g8 `) L : k# x# _$ } C; [可惜,機會總是來得快,去得快。到離開一刻,每一位同事握手道別時總送上一句:「恭喜,你甩難了。」我真心為這萬人景仰的傳媒機構感到難過,為甚麼這裡總是人來人往,只是中途站一個?當然,「你唔做,大把人做。」是TVB的硬道理,但觀眾看見人員嚴重流失,熟悉面孔逐一消失,他們一邊看新聞的同時,一邊又會說甚麼?電視新聞部的公信力,除了來自機構本身,也來自出現在鏡頭前的記者、主播。透過努力建立了的專業個人形象,構成了公信力的一部分,為甚麼公司不能好好珍惜,給予合理的待遇?os.tvboxnow.com" ~2 q9 O7 |% g+ A- J( w) K7 d
os.tvboxnow.com2 `2 ]5 A. k- H+ X9 A
近幾年,新聞節目不斷搞「改革」,企圖收復不斷下跌的收視,晚間新聞成功吸引眼球,一時間帶來了新氣象。不過,這「中興」並不長久,新聞內容和觀眾視角的差異,決定了一去不返的收視率。回想入行之初,堪稱「黄金一代」的記者團隊,譚慧兒、魏綺珊、廖忠平、李燦榮、邱文華、吳曉東、趙麗如、莫宜端、鄭麗矜、呂秉權等等,個個獨當一面。在每一次採訪,高級記者當然揮灑自如,低級如我亦能據所見所聞,即場發揮,完成有血有肉的採訪。好景不常,近幾年記者淪為「車衣女工」,新聞部管理層對每日的新聞早已有一套「看法」,記者很多時被要求「照單執藥」,「老細話要呢個BITE」、「老細覺得係呢個ANGLE」…採訪主任、編輯口中的「老細話」不絕於耳,縱記者總有堅持,但經歴一次、兩次、三次的「勸籲」、「修正」,誰能拒絕隨波逐流?我相信新聞部仍算獨立,只不過太一言堂,老闆的意見太強勢,下面沒有人敢反對,在形式上追求自殺式的極端中立主意,禁絕趣味性寫作手法的同時,新聞取向卻太明顯,一點也不中立。tvb now,tvbnow,bttvb9 b! ]/ X- C/ f. k' [3 i6 t- J
/ g% {2 T; p) z* _3 v
「CCTVB」之名不脛而走,是因為主導新聞部的新聞取向和觀眾脫節,未能和期望接軌,一而再的讓觀眾失望,自然惹來不滿,影響公信力和收視。以前老師教落,電視的「台格」是以新聞節目建立出來,現在TVB的「台格」卻建築在「獎門人」、「超級巨聲」。新聞部要避過邊緣化,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 \+ H* o$ K5 W, {- d: ?/ u & l( z. u* f0 I8 }8 ^新聞部士氣低落,事出有因。對於有志之士,待遇是其次,人手緊張更不重要,令人沮喪的是未能發揮所長的巨大限制。TVB文化越來越深入新聞部:要有機會,先要「聽話」;正正和記者的求真、尋挑戰的個性正面來了衝突。如果新聞部位位能挻直腰板,實事求事,相信大家都會願意為使命拼搏,將得失束之高閣。回顧過去,雖未立下豐功偉績,慶幸對得住良心,一直堅守信念。退一步成為觀眾,希望同事、同業們能保守一顆正義、公平、憐憫的心,努力堅定說真話。更期望在下一個十年,見證我成長的新聞部能重踏正軌,重拾朝氣。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1-1-11 09:00 AM